建设美丽幸福新巨鹿
巨鹿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总面积630平方公里,耕地63.5万亩,属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面对县城带动能力弱,农村发展基础差的现实,该县以建设“邢东强县、幸福巨鹿”为目标,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户户通自来水、村村街道硬化、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社会救助、五保集中供养、信贷扶贫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六个第一”。即第一个在平原缺水地区一次性全面解决农村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第一个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政府花钱买岗位,村村设立救助员”社会救助新机制;第一个在全省贫困县中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街道硬化、农村道路联网”;第一个在全省贫困县中建立了“两个组织”信贷扶贫新模式;第一个在全省贫困县中建立了“村居点”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第一个在全省实现初中生全部进城就读。先后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县”、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县,获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红旗县”十连冠,2014年获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国家民政部、国家扶贫办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8.3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4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18%;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4.4亿元,贷款余额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亿元和4.5亿元;全部财政收入由2016年的1.51亿元增加到4.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6332元增加到8492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 强化领导,明确目标
为进一步强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领导小组,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各乡镇设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办公室。实行了常委“两包一抓”责任制,每名常委分包一个乡镇,分包一个重点项目,抓一项改革措施。实行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制度,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 突出重点,统筹谋划
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实施了引智工程。与邢台学院合作,成立了“邢台学院巨鹿研究所”,组建课题组,借助邢台学院科研优势,就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方案、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技术指导。二是全面完成《巨鹿县城市总体规划》、《巨鹿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的修编、新编工作。三是科学规划县域空间布局。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为主体的“一四六七”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即重点建设1个县城、4个中心镇、67个中心社区,实现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均衡发展。
三、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增强统筹发展活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支撑。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打造特色产业、强化城乡产业支撑作为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一是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特色农业优势凸显。新签约产业龙头项目4个,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16家。金银花进入“一县一绝”首批扶持计划,3个金银花产业提升项目得到FAO和科技部支持,新获得2个“特色名片”,成为国内首个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产地试点县和省十大中药材生产示范县之一。新增蔬菜产业园区30个,建成2个农超对接蔬菜基地,哈口瓜菜成功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新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余亩,百里万亩蔬菜长廊初具规模。新建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0个,初步形成全省最大肉鸡孵养加一体化基地。实施了一批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基础项目,夏粮生产实现“九连增”。二是打造城乡产业培育平台:坚持把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作为促进工业崛起、产业提升的关键,强力推进。成立了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涉及的12个村全部划归聚集区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先后投资2.9亿元,完善开发区“九通一平”建设,创建了全省最大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建成了省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完善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项目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入区企业累计达106家。现已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三是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了“商贸活县”战略,引进大鹏建材家居市场、汉凰物流园、阳光国际汽车城等一批商贸服务项目,振诚物流大楼主体完工,天凡贸易大楼、万达星级酒店等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扩大市场主体规模,新增各类经济实体1298家,城区各类商铺达2700多家,全县各类商户达到6600多家,城乡消费活力更加旺盛。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同比增长15.5%。
四、围绕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两轮驱动”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基地设施,加快要素集聚,提升宜居水平,邢东区域中心地位巩固显现,城市实力、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饮水质量更加安全。投资2200万元,在全县启动了供水站、远程监控站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确保了全县9万多户、30多万群众吃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二是城乡设施更加完备。实施了39项重点城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洪溢河生态区、新型“城市客厅”规划设计工作,新修、升级城区街道11条,完成4条街道亮化提升工程,实施了管道天然气扩延工程,主管道与国家“西气东输”大动脉对接,县城工业用气实现全覆盖。三是区位交通更加通达。邢衡高速、邢黄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新西环、南环加快建设,邢德线巨鹿过城段北移工程顺利启动,邢东交通枢纽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全县长途客运、城乡客运、城市公交、城市出租实现班线、站点有效对接,城乡客运半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神无线南延(北段)、吉宋线大修竣工通车,新修农村公路联网公路176公里,农村路网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路网密度领先全省平均水平,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经验在全国推广。四是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着眼打造“河北省最美生态新区”,启动了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4.6平方公里洪溢河生态区进入实质性建设,实施了一批街绿地、游园提升工程,创建了2条市园林式街道,省级园林县城创造成果巩固扩大,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检;高标准完成了通道绿化、林油间作等工作,同步实施了环水、环城绿化,完成造林1.48万亩,实现了农田林网、城乡路网、沙荒土丘三个“绿化全覆盖”,通道绿化工作成为全市样板;全面开展了城区“鲶鱼行动”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进了北京桑德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机制初步形成,全县污染物超额消减。五是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在县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664万元,整合涉农资金、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募集等1.8736亿元,大力推进建设幸福乡村和新民居建设,已累计投资达2.14亿元。新上变压器10台、硬化道路90600平方米、新建设小学2所、新建单元楼房5栋、联排二层楼房88户。达到了群众满意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效果。目前,8个幸福乡村示范点已全部完成年度建设计划,4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已全部入住。在4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中,有3个获得省市表彰奖励。我县也先后被省市授予“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和“2016年度邢台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
五、狠抓关键,统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
坚持“贫困县要办大民生”的理念,重点建设民生实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事项。
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就业帮扶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 6年保持3.9%以下,转移农村劳动力7500人,被评为河北省创业帮扶先进县。社保覆盖不断扩。累计发放各项社保待遇1.3亿元、城乡低保金1574.4万元,建立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95.4%,第三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三位一体”社会化机构养老工作成为全省典型。城乡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5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800户,滨河家园廉租房项目被列入全市唯一省级示范项目。完成新建、改扩建及增设标准化小学和幼儿园35所,完成校安工程项目19个,培育省市级“绿化学校”3所,全国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成功落户我县。30个村建立起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县医院内科大楼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个,新增标准化村卫生室13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和药品销售“零差率”,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
总之,近年来巨鹿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为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