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综合要闻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执法效能
县镇新闻
新闻资讯
示范县镇
示范县
示范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党内法规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
法规释义
涉农政策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地方宣传片
公益广告
地方名歌
清风苑
廉洁榜样
以案警示
教育基地
清风视点
理论纵横
清风广角
中心介绍
中心介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示范县镇
>>
示范县
>>
查看详情
示范县镇
示范县
示范镇
举报方式
来信请寄: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81599818
邮箱:
qgxncw@126.com
更多...
头条新闻
2024“中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启动
加快健全收益保障机制 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
刘国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因地制宜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
【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强农兴川
更多...
热点资讯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代表有话说
把乡村振兴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两会经济热点大家谈】乡村全面振兴,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
聚焦三农
国家最新扶持政策出台:农民收入即将翻倍?
三农学习谈:走好“两山”转化的文旅路径
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中药材种出致富新希望
甘肃礼县:养生态鸡 走致富路
唐仁健参加农业农村部人事司第一党小组专题组织生活会
示范县
四川省洪雅县
来源: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日期:
2022-09-06 11:23:26
点击:
7503
属于:
示范县
洪雅县农业产业建设成效突出,成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林业产业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雅茶”在中国第四届海峡两岸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最佳生态茶园品牌”。
建设生态新农村 塑造精品示范县
洪雅县依托盆周山区特色、发挥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狠抓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生活增富、基础实力增强、村落民居增美,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家园”主题,建成了生态新农村。
一、狠抓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大发展
(一)现代农业水平跃升
一是特色产业基地连片成带规模发展。
全县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已形成“奶、茶、林竹”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和藤椒、中药材、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初具,奶牛存栏达
4.5
万头、茶叶在地面积
21.9
万亩、林竹面积
200
万亩、藤椒面积
3
万多亩。同时,农业产业开始呈现多元化格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
70
多万人次。初步实现“产业成带”。
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档次提升。
全县
建成
省级农业
产业化经营重
点龙头企业
1
个、市级
14
个,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15
户。
全县建成了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入驻有新希望阳平乳业、洪雅现代牧场、道泉生物科技、幺麻子藤椒油
等企业
10
余个,年产值达
10
多亿元。
三是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快速增长。
全县成功创建品牌
41
个,其中绿色食品标志产品
22
个,有机食品标志产品
10
个,无公害农产品
9
个。“阳平”奶粉、“
幺麻子”藤椒油
2
个品牌获取了省著名商标。
申报“洪雅藤椒”地理保护标志
1
个,注册商标
19
个,标志农产品总量达
3.5
万吨。
洪雅县农业产业建设成效突出,成为四川省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林业产业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雅茶”在中国第四届海峡两岸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最佳生态茶园品牌”。
(二)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一是乡村路网优化升级。
全县新修村组道路
222
公里
,硬化
154
公里
,新建接头路
80
公里
,解决了“断头路”问题。县乡村公路总里程达
1030
公里
,公路通村率
100%
,水泥路通村率达
100%
。
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幅完善。
新建堤防
3.5
公里
,护岸
4.5
公里
,疏浚河道
5
公里
;完成
300
公里
水利渠道、
7
座病损水库、
120
口山坪塘整治,治理水土流失
120
平方公里,全县农田有效灌面达
17
万亩。治理旱山村
2
个,新建饮水工程
8427
处,红层找水累计
11137
口,新解决
10.23
万余人饮用水问题,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率达
88%
,自来水普及率达
81.7%
。
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全新突破。
新建提灌站
2
座,推广应用农业机械
5200
台(套),农机总动力
27
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1%
。
四是电力通信全面升级。
新建高压线路
18.7
公里
,改造低压线路
32.6
公里
,基本完成农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新建了“新农通、农信通”等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县农村形成了交通网、水利网、农田网、农机网和信息网,基本实现“基础成网”。
二、狠抓农民增收源泉拓展,农民生活水平大提高
一是努力发展乡村旅游,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源泉。
洪雅县瞄准当今火热的乡村旅游市场,利用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推动“跨二连三”步伐,以建景区的理念建新村,科学规划“归园田居”、“侯家山寨”等新村(聚居点),配套完善观光道路、旅游标识牌、茶博园、藤椒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新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
145
家达
460
多家,成功打造了“烟雨柳江”、“茶香人家”、“野鸡坪度假营地”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以柳江镇红星村、两河村,槽渔滩镇顺河村等为核心,年乡村旅游人数达
70
多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1.4
亿元。
二是完善链接新机制,增强农民增收新动力。
全县成立种草、茶叶、乡村旅游等农民专合组织
247
个(其中,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组织
7
个),带领全县
86%
的农户参与产业经营,
保障农民分享生态特色效益农业高速发展的胜利成果。专合组织引领农户以“带牛入股、按股分红”或“公司
+
专合组织
+
农户”模式参与产业经营,发动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洪雅现代牧场、新希望阳平乳业建设规模化草场,带领农户与联农公司、道泉生物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成片发展茶业基地,共同经营,共享成果。
2011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142
元,比
2010
年增长
20.7%
。三是因地制宜建新村,创建农民生活新环境。
全县根据新村聚居点地形条件、产业发展、地理区位将新村分为生态村落型、乡村旅游型、农村社区型三大类分类建设,与洪雅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建设有机结合,生态村落型突出生态特色,农房自然分布、错落有致,体现川西民居风格、色彩与自然环境和谐搭配,配套产业发展建设了奶牛饲养小区、茶叶精深加工企业等;乡村旅游型注重旅游配套,建设有标准客房、娱乐活动区、公共餐厅、旅游标识、停车场、公厕等;农村社区型体现社区要素,建设了集中供水、排污、路灯、农民休闲运动广场和商业铺面等。近年来,
全县新建农房
2000
多户,改扩建和风貌改造
8000
多户,采用“三清”、“两池”、“六改”模式实施环境治理
2
万多户,
全面
建成了村落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的新村。
三、狠抓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全县
15
个乡镇全面建成了综合文化站、
142
个行政村全面建成了农家书屋,
按标准配备了
乡镇文化站的设施设备,充实了文化站工作人员,
组织了对文化站长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
结合各乡镇实际,完善了管理制度,制定了岗位职责、人员管理制度、器材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出版物借阅制度等
一系列规章制度,乡镇
文化站、农家书屋的管理和运行步入正常轨道
。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2011
年,全县开展文化下乡集中行动
3
次,各类分散文化下乡
45
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走进基层文艺巡演
10
场,发放各类文化科学普法宣传资料
10000
多
份。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了
“欢乐共享过大年”、“文化共享助春耕”“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童心向党快乐成长”等
主题读书活动。利用大型节假日,开展送图书报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1.7
万份,赠送图书
1155
册,光盘
30
多张,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公益资源的作用。
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1
年,
全县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开展普法教育培训
3
万人次,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觉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村容村貌大改善
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洪雅县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采取多种措施,不断营造浓厚的城乡综合治理氛围,做到人人皆知,全民参与。
2011
年,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
22
个,刊播宣传片、公益广告
133
篇,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
167
个,组织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
720
次,编发治理工作简报
66
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933
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1964
次,
42541
人接受服务,成立文明劝导员队伍
232
支,组织开展文明劝导行动
2417
次,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
21619
人。
二是深化“五乱”治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1
年,全县乡村清理卫生死角垃圾
1
万多吨,组织近
2
万人参加清洁卫生行动。实现了“五乱”治理从运动式、突击式到常态管理的转变,基本做到了“车子归位,垃圾入桶,广告归栏,摊子归市,工地打围”。
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垃圾网络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2011
年,全县乡村新建、改建、扩建垃圾处理场
4
个,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18.5
吨
/
日,新增垃圾中转设施
25
个,新增垃圾桶、果屑箱
3012
个,新增环卫车辆
37
辆。目前,全县农村垃圾网络建设初具雏形。
五、狠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民主全面实现
洪雅县采用“争取上级项目合建、划拨闲置资产改造、落实财政补贴新修、动员部门帮扶”等办法,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142
个,规范了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活动场所覆盖率和规范化率均达
100%
。全县围绕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
142
个,农家购物中心
268
个、
村级敬老院
55
所、警务室
50
个。全县
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将新农村建设中奶牛小区建设,茶叶基地发展,道路、水渠走向,新村聚居点布局,农房建设设计等涉及村里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作出决定,保障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将村两委经济收支,村上实施的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务的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设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组织发动群众,引导村民开展“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动员农村“五老”支持新农村建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村务公开满意率均达
98%
。
六、狠抓机制创新,科学发展成为常态
一是精心组织,凝聚精力。
县上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农工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等
15
个县级部门为成员的洪雅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组建洪雅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县委农工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规划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农业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
10
名,落实场地,配备设备,集中办公。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工作组、农房建设工作组、基础设施工作组,负责指导建设规划、研究激励政策、部署推进措施、落实建设资金、督查建设进度。年初,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与
15
个乡镇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二是
加快转型,增强潜力。
洪雅县以配套天府新区、打造天府花园为路径,突出“加快农业转型、加速农村发展”思路,坚定实施都市近郊现代农业“送进去、引出来”战略,瞄准大品牌、上市公司,采取一切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全力引进大品牌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今年,新签约
投资
16
亿元的“
洪雅
·中国有机白茶产业观光旅游”项目,投资
2.5
亿元的“若水”茶叶精加工、茶文化旅游项目,投资
30
亿元的“醉花溪·国际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
3
个。努力把洪雅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送进全国大都市,把都市人吸引到洪雅休闲避暑旅游度假,让都市人真正成为“养心之地·山水洪雅”的“留鸟”和“候鸟”。
三
是创新模式,催生活力。
全县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龙头,引领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产业效益阶梯式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快速做大做强全县奶、茶、乡村旅游等农业支柱产业的新动力。全县组建了机械化工产业园区、建材产业园区、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瓦屋山旅游风景区、柳江古镇旅游风景区、七里坪旅游风景区、槽渔滩旅游风景区、有机茶产业园区、奶牛产业园区
9
个管委会,由县级领导任党工委书记,按实职正科级设置专门机构编制,配备专门人员,集中全县优秀人才、优质项目资源和重大优惠政策等支持园区建设,高速推进了全县产业发展。
四是强化融资,增添动力。
全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多渠道引进投资融资。
其一
,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将所有能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投资项目以统筹安排、渠道不乱、建设内容不变的原则集中到全县实施产业和基础建设,
2011
年,共整合涉农资金
2
亿多元。
其二
,将新村建设与重点工程、城镇拆迁、乡村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破解新村(聚居点)公共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共解决建设资金
5000
多万元。其三,引入先进理念融资建设,以
BT
、
BOT
或
BOO
等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由企业为主投资完成产业基地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再由村民、企业、政府共同协议共享成果,共引导社会参与投入约
5
亿元。
2021
年
9
月
17
日
上一:
陕西省旬邑县
下一: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
农业机构
农业院校
新闻媒体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机关服务局
农业部
农村农业部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检察日报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华网
人民网
每日财经
电子商务论坛
雅虎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
中国制造网
南方都市报
中国新闻门户
天涯论坛
网易新闻
腾讯
好搜
百度搜索
凤凰网
中国财经新闻网
CCTV
搜狐
新浪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示范县镇
|
聚焦三农
|
法律法规
|
理论视野
|
视频中心
|
清风苑
|
中心介绍
电话:
010--81599818
邮件:
qgxncw@163.com
网址:
http://www.qgxnc.com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版权所有 2022-2027
京ICP备13010650号-1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