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津市
河津市位于运城市西北角,辖两镇五乡两个街道办事处,1484行政村,国土面积593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其中农业人口29.6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1347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高扬发展旗帜,关注民生问题,把“三农”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抓落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科学规划、树立典型、广泛动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河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河津市位于运城市西北角,辖两镇五乡两个街道办事处,1484行政村,国土面积593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其中农业人口29.6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1347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高扬发展旗帜,关注民生问题,把“三农”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抓落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科学规划、树立典型、广泛动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工作部署情况
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立了以市委书记胡宝、市长杜中伟为组长,副市长杨轩为副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领导组。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进行专题研究,找准问题、明确重点、制定对策,出台实施意见,全面实行领导包点、机关包活、企业结对、干部帮扶、加大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并及时进行督促检查,组织观摩交流,确保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财政投入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重要载体,逐年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2011年“三农”投入2960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35.33%,比上年度增长2.72%。“五个全覆盖”配套落实资金2000多万元,重点推进村配套资金85万元,扩大内需重点工程配套资金落实696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
(三)领导包点、机关企业结对帮扶情况
我们采取领导包点联系新农村的办法,助推新农村建设。2011年度14个重点推进村每个村都有包点领导;全面加强机关干部下乡帮扶工作,2007~2011年,共组织132支机关帮扶工作队,对全市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9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34个基础条件较差的村进行帮扶,累计扶持资金750万元,办实事480余件;大力推进企业结对帮扶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行村企结对,先后安排40个企业与重点村结对帮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县域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片区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近几年,我们完成了10个省级试点村和2007~2011年,89个省级重点推进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和评审论证工作。并于2009年委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全面编制完成了《河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科学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2012年由新农办牵头,运城东晟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具体设计制作,编制完成了《小梁乡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规划》,迈开了我市新农村片区建设的步伐。
二、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我们突出产业推进、四化提升、社保覆盖、村镇改造四大重点,改善灌溉面积12.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7个,扶持省市级龙头企业9家,粮食总产达到1.65亿公斤。建设电气化村14个、路灯亮化村7个,绿化村庄14个,植树造林1.5万亩,实施西窑头、北午芹、固镇住宅楼建设。完成街巷硬化855公里、便民连锁店74家、农家书屋12个、体育健身场所68个、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7.0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1685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一)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我市作为一个新型工贸中心城市,经济格局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铝、电、煤、焦、钢铁、化工、铸造等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发达,人均耕地不足,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为引领拉动现代农业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开辟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我们按照“强龙头、优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坚持行政推动、政策调动、科技带动、资金拉动、环境感动多策并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四大特色产业带、十大龙头企业、五十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众多规模化种植户、养殖户、加工户为代表的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支持和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进程。
(二)农村四化提升建设方面,我市农村建制村共有148个村,街巷总里程为1648公里。2012年底全市农村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2011年底,全市农村148个村全部实现绿化,并享受省地绿化资金,但达省绿化标准(人均绿地6平米,林木覆盖率达25%)的村占总村数的50%,2012年提升30%的村,达省绿化标准,还有20%的村比较差,在2015年前可达省绿化标准。截止2011年底已亮化81个村,还有67个村没有安装路灯。在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奖代补实现全市农村亮化。市政府、供电公司、村委会共同筹资,完成67个村路灯安装,2012年共投资150万元用于亮化工程,并将按农村人口人均5元的标准,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2007年市委、市政府为全市农村148个村全部配备环卫三轮车和环卫人员,净化任务全面完成。
(三)五个全覆盖建设方面,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我们把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工作的重头戏,落实资金,明确重点,分解任务,积极攻坚,2012年底,农村街巷道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
三、2011年度重点推进村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我市作为一个新型工贸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人均耕地不足,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2011年我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2011年度14个重点推进村,村村有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纯入比例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高于全市平均增长幅度。
(二)重点推进村村级规划完成情况
我们委托山西省地质测绘院,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14个重点推进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规划、村庄建设布局规划、村庄基础设施规划、近期建设及整治规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规划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管理等内容。现已下发各村,投入实施。
(三)重点推进村街巷硬化“户户通”工程完成情况
2011年度14个重点推进村巷道总里程171公里,通过多年努力,主巷道及部分小巷道已完成硬化。2011年,我们加大了户通攻坚力度,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巷道硬化工程20公里,使总硬化里程达140公里,户通率达97%,2012年底“户户通”工程任务将全面完成。
(四)重点推进村整村绿化工程完成情况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也积累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栽植管护经验。2011年,我们采取由林业部门组织实施,专业栽植、专业管护、确保成活的办法,完成投资53万元,栽植大树3.5万株,灌木20万株,目前 14个重点推进村绿化工程全面完成。
(五)重点推进村环境净化情况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的问题,我市于2007年由财政投资,为全市148个行政村每村配备一辆环卫三轮车,财政负担环卫工资,村村设立垃圾填埋场,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度重点推进村,村村有健全的环卫制度,配备环卫车辆和环卫专职人员,建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环卫人员定期进行垃圾清运,环境净化成效明显。村庄垃圾全部实现统一处理。
(六)重点推进村主要街道亮化工程完成情况
近年来,我们把农村亮化工程作为市政府为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先后对30多个村进行了高标准亮化。2011年,我们投资20余万元,由市供电支公司组织实施,安装路灯500余盏,目前14个重点推进村主巷道亮化工程全面完成。
四、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是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开始全面启动的,省新农办每年都要在各县(市)确定的一批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进行重点突破。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四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五个一程(文化科技活动室、标准化小学、村级卫生计生室、农民休闲健身广场、连锁便民店)的具体建设要求,我市从2006年至今,共确定了7批109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占到全市总村数的73.6%,省市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这些村进行重点扶持和倾斜。经过几年的建设,这些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今年开始,省市新农村连续出台文件,把新农村建设重心向连片示范区转移,并按照“道路循环、产业相连、林网方田、设施齐全、环境美观”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城市要求把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力打造运城农业强市的标杆工程、亮点工程、重点工程。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确定了小梁新农村片区为我市在运城市的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市委书记胡宝专门就片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市长杜中伟专门召开了相关部门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围绕这一重心开展工作,并拿出20万元用于片区的规划编制设计;省市新农办将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搞得好的片区予以专项资金补助。
(一)重点建设片区,2012年,按照省市新农村办公室的要求,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心由以点带面、示范推进,向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目标转移。年初上报并确立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小梁新农村连片示范区。一是制定规划。3月中旬,开始制定小梁乡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区规划。通过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聘请专家、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逐级评审,截止10月底,小梁乡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规划全面编制完成。二是建设片区。小梁片区村紧紧围绕 “道路循环、产业相连、林网方田、设施齐全、环境美观”的片区村建设的标准要求,采取缺啥补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两级主干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领导,狠抓项目落实,把理论规划与实践建设有效衔接,严格按照规划实施,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小梁新农村片区打造成全省、全市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区。
(二)突破农村亮化工程,农村巷道亮化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一是全面安装路灯。全市148个村,有87.2%的村主巷道全部亮化,对主巷道未亮化的19个村,要求在2012年11月底前安装完路灯,并报新农办验收,合格的给予路灯电费补助,否则将暂不予补助。二是补贴亮化电费。在完成水、电、路、校、绿化、硬化、净化的基础上,继续把公共财政的阳光向农村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补贴农村公用电费,推进农村亮化工程,把村庄绿化得像公园一样,把巷道硬化得像街道一样,把农村亮化得像城市一样,让农民和市民一样,白天上班巷道干净、绿意盎然,晚上回家路面平整、路灯通明。
(三)狠抓2012年重点推进村建设,一是组织2012年2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规划编制、“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民主整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有关问题;新的“五个全覆盖”有关政策、技术要求;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交流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村干部都受到很大的启发,有力地促进了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二是编制重点推进村规划。采用邀标的方式,确定省农科院为规划设计部门,为20个重点推进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三是狠抓重点推进村工程建设。采用年初申报,年中检查督促,年底考核,对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监管,有效地推进重点村新农村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市新农村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涌现出龙门村、康家庄村、干涧村、上化村等一批闻名全省、全国的高标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农业产业化条件相对薄弱、整体竞争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实施全覆盖工程,确保按期高标准完成全覆盖目标侨务;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层次、规模和效益,逐步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群;加大市级财政补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计划,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格局;加强土地流转工作,支持和有效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评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