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转型 实现富民强旗
------ 全面提高准格尔人民幸福指数
准格尔旗(蒙语,汉意为“左翼”)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黄河沿北、东、南流经197公里,隔河与山西、陕西毗邻,有“鸡鸣三省”之称。全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7.3万(常住人口32.15万人),辖9个苏木乡镇、1个开发区、1个新区,共159个行政村,居住着蒙、汉、回、满、藏等14个民族。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占74%,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尾端和黄河冲击平原,称“七山二沙一分田”。
准格尔旗区位优势明显,旗府薛家湾距首都北京市650公里、省府呼和浩特市114公里、钢城包头市180公里、鄂尔多斯市府康巴什新区128公里。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探明含煤区2824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以上,有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绿色煤炭”美誉,是全国最大产煤旗县,2010年产煤2.05亿吨。同时有丰富的高岭土、石灰石、铝矾土、白云岩、石英砂、煤层气等资源。现有电力总装机466.4万千瓦,其中火电厂8座、水电站2座。标志性项目有世界最大露天煤矿、全国首条煤间接液化项目生产线、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等。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镶嵌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有巨石林立、天水一色的黄河大峡谷,有充分神奇色彩的千年古松“中国油松王”、阿贵庙原始次森林,有僧庙相连、殿堂恢弘的鄂尔多斯最大召庙建筑群宝堂寺等人文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现代旅游景区。
蒙汉交融的民间艺术“漫瀚调”享誉旗内外。交通条件优越,109国道横贯东西,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呼准铁路穿境而过,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骅港的重要通道;呼东高速公路与呼包、包东、荣乌、京藏高速公路连为一体。
近年来,准格尔旗借助资源、区位等优势条件,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准格尔旗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0.02亿元,财政收入22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5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0579元、10093元,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百强第12位、西部百强第1位,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是改革开放30周年内蒙古总结推出的十个典型旗县市区之一。
“十二五”时期,准格尔旗确定发展战略目标是:率先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幸福准格尔。准格尔旗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深入贯彻实施 “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与民生互动、城镇与农村协调、生产与生态和谐,率先建成富庶、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我旗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着“统筹城乡 集约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改为突破口,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抓点、扩面、连线的思路和巩固、提高、发展的思想,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新村建设为切入点,旧村改造为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主要取得以下成就。
一、统筹规划、循序推进
新农村总体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和基础。我旗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以“统筹城乡发展,把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为立足点,编制了《准格尔旗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居民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
我旗先后编制完成了“三区”规划,即禁止发展区为61.6%、限制发展区为25%、优化发展区为13.4%的全旗发展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三轮论证,编制完成《准格尔旗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此项规划共分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村庄布点及建设规划,生态恢复和建设规划等十个部分。对全旗和各乡、镇、苏木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将全旗现有159个行政村(居委)撤并到40个行政村(居委)的目标。其中,禁止发展区布22个点,限制发展区布8个点,优化发展区布10个点。同时编制完成了《准格尔旗村庄布点规划》,“三区”规划,全旗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和全旗村庄布点规划,为指导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了基本框架。
苏木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按照“现行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逐年巩固”的原则,根据全旗各苏木乡镇的实际建设情况,我旗对总规确定的40个村(居委)进行了建设规划的编制。准旗已基本形成了由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特色产业、物流、服务区规划等构成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网络体系,为准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理有序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为我旗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特色分区、成效显著
准旗根据总体产业发展规划和不同地区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产业特点等,将全旗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总体定位为7大区域,分布在9个苏木乡镇的近40个点上。分别为:现代农牧业和特色农牧业发展区。主要分布于我旗的两河三川。(两河:黄河和呼斯太河流域;三川:十里长川、纳林川、牛孛 牛川两岸);肉羊及特色养殖发展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河一镇、一乡、一苏木;城郊结合带多种经济发展区。主要分布于我旗四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周边;路边服务区。主要分布于我旗五横五纵十条主要公路干线上,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区;矿区服务区。围绕我旗大型综采矿的技改,结合移民搬迁、村庄布点,建设多功能服务区;旅游发展区。主要集中于一线三点。包括一河、两滩、两站、黄河一线,准格尔召,油松王、阿贵庙,王爷府三点;生态建设及生态恢复区。主要是指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矿区。按照这七个区域的准确定位,近几年我旗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发展相关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试点先行、打造精品
要绘制出我旗新农村建设的精彩蓝图,就需要有重点的突破,通过精品工程的打造,辐射全旗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准旗先后确定了14个新农村试点村,其中2个矿区移民新村,2个生态移民新村,4个集中居住点,总建筑面积71.47万平米,总投资超过15.14亿元。目前大部分新村已建成,当地农民已喜迁新居,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以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新村建设为示范,五家尧集中居民点本着“以资源定产业,以产业定就业,已就业定人口,以人口定社区”的原则。五家尧村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住宅楼64栋,解决807户村民集中居住,配套有幼儿园、小学、卫生院、敬老院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五家尧地区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园区化养殖、社区化居住。
全村耕地6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万亩、经济作物1万亩、饲草料4万亩。规划建设了18万只羊单位的养殖园区,配套建设沼气站、有机肥料厂、有机饲料加工厂和农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了1个精品移民小区、2个居民点。目前,5万亩大田规模种植项目区基础设施已完成,基本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作业。设施农业完成7000亩,启动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现代生态农牧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五家尧”和“树农”牌瓜果蔬菜已成为内蒙及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绿色有机食品,累计认证有机果蔬生产基地6个,共3143亩;认证有机肉羊养殖园区1个,年生产5200只;认证有机羊品种6个。配套的4个养殖园区已建成2个。肥料厂、有机饲料厂、沼气站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其中,肥料厂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65亩,规划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年生产能力30万吨;有机饲料厂总投资3000万元,规划面积200亩,规划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年生产能力10万吨。
以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现代农牧业基地,创造了以“三化”、“四转变”为特征的“五家尧模式”,为准格尔旗下一步发展现代农牧业树立了典范、积累了经验。 三”,即种植规模化、养殖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四转变”,一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即通过土地整理整合、设施配套,实现由小田变大田,由传统劳动变机械化作业,由零散养殖变园区化养殖,由无关联生产变为循环利用。二是经营方式的转变,即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由家庭经营变为公司、合作社经营,由自主生产创收变为土地外包、劳务打工、入股分红等多重增收,由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变为水果、花卉等高端作物为主,由农户销售变为物流配送,由无对接养殖变为订单式种养殖。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即通过宅基地换楼房,实现农民进社区,配套公共服务,创造与城镇居民基本相当的生活居住环境。四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即通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党支部,实现村企共建,共同谋划新村发展,共同开展新村建设。
目前,五家尧村已列入鄂尔多斯市、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2009年又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精品移民小区。新村初步形成了以公司化经营为主,合作社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共同发展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先后引进内蒙古蒙绿有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当地农民自发联合组织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协会)12个,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薛家湾湖东、湖西新村,沙圪堵民乐新村属于矿区移民和生态移民新村。重点依托现状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势,建设集中成片设施齐备的移民住宅小区。
四、产业多元、生产发展
近年来,我旗通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并扶持培育了一批有品牌、上规模、连基地、带农户的农村龙头企业。到目前,全旗种、养、加、流通企业已发展到32家,、全旗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760万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加工企业已达到12家,截至目前完成销售收入35369万元,11家流通企业完成交易额81432万元,带动农户达到25000户,同比增长3000户,吸收安置农村劳动力200多人,人均可增收5000元。完成了6个知名品牌的ISO9001.2001、ISO14000认证。新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内蒙古久荣毯业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3家(农乡丰、远洋、五家尧公司),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鄂尔多斯市民信木业有限公司和红馨公司)。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建合作组织,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产业化模式,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夯实基础、改善民生
我旗从农民群众最期盼解决的“路、水、能、医、学、保”难题入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针对我旗农村公共事业薄弱的现状,我旗统筹城乡资源,不断加大农村投入力度,积极推行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的政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一是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五免一补”政策;二是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8%和医疗救助制度,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状况,医药费报销无封顶;三是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旗文化馆、图书馆和苏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农民增收、生活宽裕
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我旗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联动”,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工程,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等多种途径,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全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收入增长为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民家庭拥有现代家用电器消费量得到较大提高。
七、科学引导、乡风文明
努力培养新农民,形成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突出特征。我旗着力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党支部活动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农村书社、村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的培训,已有7586万农民接受培训。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爱国守法、勤勉自强、团结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风尚在农村悄然兴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协调发展。
八、加强整治 、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村貌美观、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中常抓不懈的工作,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我旗本着“新建与改造并举、整治与管理并重教育与示范同行”的思想,坚持“农民自愿 政府补助 重点突破 典型示范 分步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做到“早宣传、早准备、早启动”和“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营造了村容村貌整治的浓厚氛围。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抓手,以“三清”(清理垃圾;清理路障、塌墙破房;清理淤泥污水) “四改”(改圈、改厕、改厨、改水)为常态治理,已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体的住房问题和长期存在的厕所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柴草乱堆现象,使农村面貌靓丽一新,呈新出路平、屋新、街净、花红、村绿的美丽景观。
九、尊重权利、管理民主
加强党的领导,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旗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履行发展集体经济和经营资产职能的新型村级管理体制,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得到充分体现。全旗所有村(社区)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了公推直选和差额直选。实行群众评价干部制度,对乡、村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交由群众进行公开民主测评,接受群众监督。全旗实现了乡镇政务和村务公开,建立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和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公示制度。
准格尔旗腾飞的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生机,新农村建设更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我旗广大农民正以蓬勃之势快速奔向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