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是长治市辖区内的第一人口大县、第一农业强县,国土面积1029平方公里,辖5乡5镇2个管理中心,399个行政村,全县共有54万亩耕地,35万人口。截至2011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5亿元,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同比增长2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8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7506元,同比增长20.1%;全县财政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68.1%,较2010年净增7亿元,发展速度领跑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种五谷、教农耕地。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至东晋十六国,又为西燕国的国都,历时9年。
创新机制谋发展 强化管理惠民生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是长治市辖区内的第一人口大县、第一农业强县,国土面积1029平方公里,辖5乡5镇2个管理中心,399个行政村,全县共有54万亩耕地,35万人口。截至2011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5亿元,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同比增长2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8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7506元,同比增长20.1%;全县财政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68.1%,较2010年净增7亿元,发展速度领跑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种五谷、教农耕地。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至东晋十六国,又为西燕国的国都,历时9年。
长子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西南环山林木葱茏,东北平川良田肥沃,素有“米粮川”之称,是我省粮食、蔬菜、烤烟、畜牧强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发展谋全局,转型跨越求突破,发展成果惠民生”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加快项目建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泉,是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2011年全年共铺开重点工程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7.1亿元;列入市级考核的重点项目67个,其中55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已竣工项目达到29个,项目的投资完成额、完成率和开工率均排在全市前列,在去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观摩中,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在项目的强力拉动下,8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代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80.5亿元和16.8亿元,同比增长16.2%和68.1%,增幅均名列全市第一。我县综合实力一举跃入全市第二方阵前列,为跻身中部百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认真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组建专门招商团队,主动走出去,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云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上门招商,顺利引进中国安华、上海奎柯、京航科技等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工业大集团、大公司以及全国民营500强——江苏雨润集团总投资8.8亿元畜产品项目落户我县。8.8亿元畜产品项目集10万头生猪养殖、5万头种猪生产,30万吨饲料加工100万头生猪屠宰为一体。不仅带动了县城经济发展,还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各有关单方积极引进和签约项目15个,引进资金133.9亿元,到位28.69亿元,分别占市任务的145.5%和151%,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贡献奖。
三、优化产业布局,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我县首先深入推进“农民增收三大工程”,围绕蔬菜、畜牧、烤烟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了设施蔬菜“双二十工程”(即十二五末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收入20亿元)、健康养殖工程、清洁型烤烟种植示范工程全年新增设施蔬菜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9.5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健康养殖场(区)22个,总数达117个,畜禽饲养量达到1088万只(头),烤烟面积稳定在8900亩左右。农民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已占年人均纯收入的65%,培育形成“一村一品”专业乡镇6个、专业村136个,先后被省政府和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省设施蔬菜建设先进县、规模健康养殖先进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县、“一县一业”先进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其次,全力推进煤电产业,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正在形成,霍尔辛赫煤矿建设、慈林山煤矿延伸改造和特高压二期等重点煤电项目全面完工,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232万吨,进入全市前三强行列。再次,加快推进康宝二期、秸秆发电、安华汽车、全铝空调等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多元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扶持主导产业,加速推进文化旅游和三产服务业,全面完成了木化石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有序实施了崇庆寺、天王寺的保护性开发,初步完成了古建一条街,建成了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三产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1.9%。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扶持主导产业,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统筹城乡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全面完成了上党城镇群路网工程长子连接线、文化广场、城东住宅小区、西环路拓宽改造等城建亮点工程;扎实推进了长子会堂、五星级大酒店、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民兵训练基地和霍尔辛赫县城连接线等城建重点工程,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特别是上党城镇群路网工程长子连接线,在全市第一家全面建成通车,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与此同时,我县积极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新增城镇人口8403人,城镇化率达到23.87%,加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我县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新栽各类苗木325万多株,新增绿化面积3.4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县城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不断巩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创建成果,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三年保持在365天,荣获“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县”荣誉称号。
五、增进群众福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是惠民支出大幅增加。全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公共财政更多地倾向民生领域,全年县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各类资金达3.2亿元,其中直接补贴8000多万元,较上年增长18.75%。强力推进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文体活动室全覆盖;农村街巷硬化完成237个村,硬化里程850公里;农村便民连锁店达到370个,农家书屋达到240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达到200个,2012年底将全面完成了预期目标。2011年投资3596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解决111个自然村77748人和1231头大畜饮水不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还按时足额为全县9.59万个低收入农户免费发放了冬季取暖用煤,使我县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到了全县人民。二是科教文卫蓬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年共申报国家专利63件,实施科技项目90余项,再次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大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竣工,20轨制实验中学正式招生开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普通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达到803人,连续两年名列全市各县区之首。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了全市老年体育长子现场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主旋律电影《选举》在全国公映,新编现代戏《丹凤朝阳》和古装历史剧《鲍宣》分别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全省第十三届戏曲“杏花奖”。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大打文明创建攻坚战,一举夺得“全国文明县城”殊荣。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要求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4所县直医疗机构、23个乡镇卫生院和484个村级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排名全省第三位。扎实推进“好娃娃”工程,全面稳定低生育水平,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三是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6%。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建成保障性住房78套,为428户城镇廉租房住户和300户农村危房户发放了住房补贴。努力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83个,转移和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12460人,培训农民15860余人次,择优招录220名优秀大学生、11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育、卫生等基层一线。认真落实残疾人特惠政策,切实关注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均走到了全市前列。
六、强化民主法制,社会管理得到新提升。

量化细化县乡政府工作,形成了网格化、具体化的责任落实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全县399个村推行民事管理网格化群众自我管理新模式,全面启动“六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长子”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19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稳步推进了事业单位分类、集体林权制度、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扎实开展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成立了县级综改机构,编制了转型综改行动方案。切实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复议的作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貌新、发展势头足、前景好。主要得益于:
1、中央省市惠农政策含金量高、落实力度强。
2、县委县政府把促转型谋发展、惠民生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实践不动摇。
3、全县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先行引领发展的思想。近几年县相关部门先后邀请规划部门专家制定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城及小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土地利用、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等等,这些规划正在引领着各项事业的前进方向,已有相当一部分规划已变成现实,更加增强了全县人民、依托科学规划,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4、全县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各行业各部门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服务求实效,义不荣辞,勇于担当的的主人翁情怀。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面向服务三农主战场、全身心投入三农工作,在人才、智力、技术和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广大农村不懈的支持和帮助。
5、全县新农村建设也体现了新型农民的科学实践。许多靠经营致富的农民、富有创造精神的农民纷纷担当着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还有的农民企业家投资家乡公益事业,所有这些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我县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产业布局合理、农村面貌新,农民生产、生活设施完善,农民富裕,村风和谐,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勤劳智慧的35万丹朱儿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满怀豪情,奋勇争先,建设着更加富裕文明和谐进步的新家园。
长子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