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综合要闻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执法效能
县镇新闻
新闻资讯
示范县镇
示范县
示范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党内法规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
法规释义
涉农政策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地方宣传片
公益广告
地方名歌
清风苑
廉洁榜样
以案警示
教育基地
清风视点
理论纵横
清风广角
中心介绍
中心介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示范县镇
>>
示范县
>>
查看详情
示范县镇
示范县
示范镇
举报方式
来信请寄: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81599818
邮箱:
qgxncw@126.com
更多...
头条新闻
2024“中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启动
加快健全收益保障机制 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
刘国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因地制宜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
【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强农兴川
更多...
热点资讯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代表有话说
把乡村振兴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两会经济热点大家谈】乡村全面振兴,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
聚焦三农
国家最新扶持政策出台:农民收入即将翻倍?
三农学习谈:走好“两山”转化的文旅路径
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中药材种出致富新希望
甘肃礼县:养生态鸡 走致富路
唐仁健参加农业农村部人事司第一党小组专题组织生活会
示范县
湖北省应城市
来源: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日期:
2022-10-05 11:27:09
点击:
6438
属于:
示范县
“应城,养生之地,
应来之城”
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北接荆襄,南连汉江,因
“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
1986
年撤县建市,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全市人口
63.2
万人,国土面积
1103
平方公里,现辖
5
个街道、
10
个镇、
1
个良种场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2020
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第
14
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第
64
位,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第
71
位。
应城历史悠久。
5000多年前,在应城发现的门板湾遗址的墙体及门窗,建筑技术和规模为新石器时期遗址所罕见;3000多年前,“蒲骚之战”发生,应城成为战国时期的古战场之一。应城因此有了“千年古县”的美誉。
应城人文风采。
在历史的长河中,应城吸引了众多文人前往,楚时,宋玉侨居崎山作《九辩》;唐时,李白踏游汤池作《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宋时,欧阳修守孝于蒲阳作《楼头》诗;明时,张居正至应城作《访李义河给谏宿古城寺妙高台》。历代文化名人,均在应城留下名诗佳作。
应城红色传承。
先后走出了中共早期工运领袖、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许白昊,
“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导弹司令杨业功,以及杨德清、喻林祥、张孝忠等共和国7位将军,汤池训练班及其抗日斗争得到李先念同志高度评价,被誉为湖北“小延安”。
应城
资源
独特
。
石膏、岩盐、温泉并称应城
“三宝”。
石膏储量达
13
亿吨,已有
400
多年的开采历史,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居全国之冠,一级品纤维石膏占全国储量的
82%
以上,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
拥有
全国唯一一家以膏盐为主题的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
;岩盐储量
280
亿吨,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汤池温泉为全省五大高温温泉之一,地热能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常年水温
70
℃以上,且富含钙、镁、钾等
20
多种
对人体保健有益的
矿物质。
应城是一个人文传奇汇聚的神奇之都,更是一处千年古泉滋养的魅力之城。
近年来,应城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应城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充分释放文旅农养融合产业发展的经济活力。
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连续三年获湖北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为湖北省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市,应城市先后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汤池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省首批旅游名镇名村、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全国温泉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
“2019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
全市现有
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景区1家(汤池温泉),3A级景区2家(楚珍园、矿山公园
--
爱漫文旅小镇),
2A级景区2家(烧香台寿宁禅寺、人民公园孔庙);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美植源休闲农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龙池山庄、五龙山庄);省级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1家(龙池山庄);高星级农家乐8家(其中龙池山庄为五星级,陶家湖、葛蓬岗、美植源、雅园、田园农庄、五龙山庄、香顺园为四星级),文旅产业带动作用日渐加强。2019年全市共接待359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2.1%。
汤池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
4家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及相关旅游产品。
温泉养生的魅力,
推出了应城的金招牌。应城温泉是国内产量最大、矿物质微量元素最多,有着
“亚洲第一泉”美誉的天然高温温泉,常年出水水温可达70多度。
景区人文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江南时,曾隐居汤池,留下“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佳句,“汤池”之名即来源于此。汤池温泉又称玉女泉,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与妻子由昆也曾在汤池休养,留下他们的爱情故事。
人文红色的魅力,
增添了应城的厚重感。许白昊革命业绩展示厅、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汤池训练班旧址、杨业功旧居、红旗人民公社旧址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的历史文物资料,讲解员讲述的红色故事,发挥了赓续红色血脉,永葆革命本色的宣传教育作用。
农旅乡村的魅力,
助力了应城的新发展。应城以八汤线
“一带三景十六春色”生态景观布局,打造农旅养融合示范带。建设了应城市市级,以及汤池镇和重点景区的两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设置旅游服务中心,构建了全域旅游集散网络,花海成片的楚珍园、膏盐文化的矿山公园、别具风情的爱漫小镇、林木青翠的龙池山庄、玫瑰斗艳的罗曼庄园等旅游景点,是享受山水田园乐的旅游康养胜地。全面的农旅乡村融合,确立了城市形象和提升了文旅品牌。
美食文化的魅力,
体现了应城的包容性。
本土湖乡菜系经过历史的沉淀,加之峒商船舶来往于汉水、长江之间带来的饮食文化融合与吸收,逐渐形成为地方餐饮特色。无论是早餐砂子馍、牛脚板,锅块、水汽包子、金刚脐等,还是
“全席大宴” “八大碗”,都表明应城的餐饮体系随着蒲阳文化包容性和进取性而发展。
应城的魅力,不仅止于此,应城物产丰富,文旅商品更是层出不穷。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一场文旅商品的饕餮盛宴。
工业主要代表产品有
:
云图控股
品种盐和
湖北妍妆
母婴
保健产品。
云图控股盐系列产品
原材料为应城优质岩盐,
通过
技术
创新,实现食用盐、软水盐、工业用盐、日化盐等盐类的全品覆盖,旗下六大系列品牌,囊括
5
00
多
个
品种
,
今天我们带来的精制盐、低钠盐、无碘盐
畅销全国。
湖北妍妆致力于母婴健康,打造了七大品牌,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和配方知识产权,
是
母婴皮肤护理领域
的领航者
。
非物质文化代表产品主要有:
应城膏雕、蒲阳漆器和黄滩酱油等。
应城
膏雕
,质地纯正细密,晶莹闪亮,手感滑腻冰凉,
是湖北著名
特产。
石膏
枕头是
古时
贡品,有
“高(膏)枕无忧”的美好寓意。
蒲阳漆器的代表
“
金漆木梅花
”
,融合了
中
国画的传统技法,构图意境深远,造型别致,千姿百态,堪称一绝,已有
110
多年的历史。
黄滩酱油,
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酿造方法写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教科书
,
是
传统酱油酿造的经典范例。
农副
代表
产品
主要有:
应城糯米、
春华豆皮、玫瑰精油。
应城是全国籼糯第一市,应城糯稻全国闻名。绍兴黄酒天下闻名,应城糯稻是它的优选原料。我们孝感的麻糖米酒原料也是应城糯稻。
春华豆皮
以
传统工艺
为
基础
,
用独到的火功、烙功、刀功、晾功
,
含
三个系列六个品种,以
“
皮薄、均匀、
色浓、耐煮味长
”的风味特色,成为大众喜爱的传统食品。
罗曼假日玫瑰庄园引进保加利亚玫瑰、法国千叶玫瑰等
8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近万亩,花开成海,花瓣炼油,精油畅销网络及海外。
“十四五”期间,
将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资源,
构建
“一核、一区、一轴”
(城区文旅集散核、西部膏泉康养聚集区、大富水产业联动轴)
文旅产业发展大格局,
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新的活力。
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应城。
一是打造城市文旅生态产业带。
充分运用城市资源,以蒲阳文化为灵魂,规划建设老县河
“大富水画廊”文旅生态产业带,
推进西河古渡、文峰公园、临江老街、城市客厅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文化创意产业、文旅商业街发展,不断增强文旅辐射引导。
二是
建设特色文旅产业集聚区。
充分挖掘蒲骚文化、灵泉文化、膏盐文化为内涵,以八汤旅游公路示范带,规划建设应城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区,
提升国家矿山公园爱漫文旅小镇、楚珍园、汤池温泉旅游
“金三角”文旅品牌,
形成
“
逛爱漫小镇
—
瞻红色念怀
—
赏楚珍花海
—
游龙池山庄
—
沐汤池温泉
—
品应城味道
”
打造西部膏泉康养旅游度假区,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构建全域融合发展大格局。
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以乡村振兴为契机,
坚持红色文化引领,策划、包装一批吸引力强、可行性高的文旅项目,开发门板湾(陶家湖)遗址公园、老观湖湿地公园、伍山生态公园等项目,
推进杨河玫瑰小镇、临江口老街等具地方特色品质的乡村生态项目产品进一步
提升全域文旅发展水平。
推进文旅农养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文化旅游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提底气
强支撑
优环境
壮实力
乡村振兴
激活
“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新引擎
应城市
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
因
“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
得名,是千
年古县
;
石膏、岩盐、温泉并称应城
“三宝”
,
素以
“膏都盐海”驰名中外
。应城市辖
10个镇、5个街道、1个良种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减贫14270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去年位居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4位、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县市第71位、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第14位。
应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谋划、统筹贯通,乡村振兴提底气、强支撑、优环境、壮产业,加快推动了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提底气
——
压实
“三个责任”,拧紧落实链条
为推动乡村振兴成势见效,应城市压实党委主体责任、政府主导责任、群众参与责任,拧紧落实链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底气也充足了。
实行市
“四大家”领导挂点联系乡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制度,将全市156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持续优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发展、就业。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统筹中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涉农资金
6.4
亿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
400
余万元,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安排市级预算资金
2.17
亿元,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污水处理、乡村振兴
“以奖代补”等项目建设。以
“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项目
,
向市农发行申请融资
8.5
亿元,目前
正在加快对接。
四里棚街道办事处栗树村发挥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引导动员群众按照美丽乡村标准,自筹资金翻修破损房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见成效。应城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形成
“先干先得、谁干谁得”氛围,让群众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
强支撑
——
下足
“三大功夫”,完善功能镇区
应城市在强战略规划、强基础设施、强公共服务上下功夫,着力完善镇区功能,强力支撑乡村振兴。
11月12日,应城市汤池镇游客集散中心改造现场机声隆隆,趁着晴好天气,工人师傅们抢抓施工,忙着硬化道路、铺设人行地砖、栽种绿化树苗,一派繁忙建设景象。
今年,该镇累计筹资
3250万元,实施景润河文体广场、集镇道路及人行道提档升级改造、旅游景观大道提档升级改造、镇区绿化、镇区老旧废弃建筑物等5大重点项目拆除重建工程。
加快功能镇区建设,提质增效补齐发展短板。汤池镇巧打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2张“省牌”,围绕“两轴(温泉路、八汤线)、一心(综合服务中心)、多点(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景观风貌体系,以“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2022
年将
再
投资
1780
万元,持续建设
“
一镇一品
”
项目,进一步完善汤池集镇功能。
以《应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
年)》为统领,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经验,围绕城乡融合、以城带乡,制定《应城市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先后投入
300
万元完成
14
个乡镇功能镇区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编制,全部由专家评审、政府审批,让功能镇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今年,应城市获评全省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楚天杯”。
确定
2021
年政府性投资项目
76
个,计划投资
57.32
亿元,切实推动城乡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功能设施建设。围绕把乡镇建成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管有序、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建立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项目库,共立项
102
个,计划投资
3.45
亿元。
目前,已开工项目
33
个,投入资金
1.07
亿元,完成项目
27
个。其中,
4
个示范型乡镇投入资金
4950
万元,实施功能设施提升、环境面貌提升等工程,镇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乡镇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应城规划建设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
30
个、总投资
19.5
亿元。
优环境
——
聚焦
“三个治理”,建设和美乡村
应城市把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治理作为优化乡村振兴的治理路径,推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稳妥完成建制村合并改革工作任务,建制村减少
121个,治理效能得到提升。整体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全市应化解债务14578.33万元,已化解9205.22万元,化解进度达63.14%。71个村债务清零,其中负债10万元以下的41个村全部清零,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扫黑除恶常态化,社会环境长治久安。开展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执法力量和重心下沉基层。乡镇、村法律顾问和农村视频监控
“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
11月16日,走进杨岭镇祝墩村,路边果园飘香,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柏油路纵横交错,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已建设的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3个项目全部完工,今年新建的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正加快推进。总投资5.18亿元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美乡村建设和4.85亿元的杨河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等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对64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落实“村庄清洁日”活动,引导广大干群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改”。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在传承技艺、文化熏陶、带活产业等方面的作用。坚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移风易俗、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楷模、最美应城人评选等活动,实现全市
17个街道(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壮实力
——
突出
“三个着力”,壮大实力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应城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农业品牌,产业发展
“三驾马车”拉动乡村振兴。
3月7日,应城市糯稻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举办中国·应城糯稻产业产供销深加工推介会,签约项目
9
个、签约资金
35
亿元。
推介会向外递上
“糯稻名片”,释放聚力打造优质糯稻之乡的强烈信号。不仅如此,该市制定《应城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重点发展优质糯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数字农业等农业全产业链,由市级领导任产业链“链长”。从今年起,连续五年列支
2000
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
2026
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
10
亿元,
5
亿元、
10
亿元的农业产业链分别达到
3
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280
亿元。
按照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应城市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该市现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7家、孝感市级48家。
“这里今后将建设4个现代化葡萄大棚,棚内将安装小气候监控设备,用数字化手段‘战胜’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时掌握棚内温度变化情况,为作物生产全程保驾护航。同时,浇水、施肥也能通过手机软件一键操作,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能全程监测作物生长情况。”11月17日,走进位于应城市三合镇的富邦数字农业产业示范园,听该产业园合作企业以色列soli公司外籍专家Alon的详细介绍。
“首先增强基层农户对数字农业的认知;培育提供优质种苗;然后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收购农户数字农业产品,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农业。”谈起推广数字农业四年行动计划前景,富邦公司海外销售经理徐群林显得信心十足。
今年,应城本土上市企业富邦科技,投资
5
亿元建设孝感首个数字智慧农业示范园,通过技术更新迭代,让富邦农业品牌打破区域、国界壁垒,让应城高科技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一个个应城本土企业跟随富邦发展步伐。
“应城汤池甲鱼”获第二届湖北省品牌培育创新大赛地理标志银奖,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
标志
”初审;黄滩酱油获第三届湖北地理标志创新大赛优秀奖,黄滩镇(黄滩酱油)获评
2021
—
2023
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应城
抢抓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契机,深化与武汉理工、华中农大等
9
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擦亮应城特色农产品
“金字招牌”,
实现从
“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变。
新时代、新期待。近日,在全市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战略目标——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乡村振兴纳入新一届政府七大战略部署。号角已吹响,乡村振兴激活冲刺“全国百强”新引擎。
上一: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下一:
安徽省来安县
农业机构
农业院校
新闻媒体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机关服务局
农业部
农村农业部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检察日报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华网
人民网
每日财经
电子商务论坛
雅虎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
中国制造网
南方都市报
中国新闻门户
天涯论坛
网易新闻
腾讯
好搜
百度搜索
凤凰网
中国财经新闻网
CCTV
搜狐
新浪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示范县镇
|
聚焦三农
|
法律法规
|
理论视野
|
视频中心
|
清风苑
|
中心介绍
电话:
010--81599818
邮件:
qgxncw@163.com
网址:
http://www.qgxnc.com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版权所有 2022-2027
京ICP备13010650号-1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