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综合要闻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执法效能
县镇新闻
新闻资讯
示范县镇
示范县
示范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党内法规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
法规释义
涉农政策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地方宣传片
公益广告
地方名歌
清风苑
廉洁榜样
以案警示
教育基地
清风视点
理论纵横
清风广角
中心介绍
中心介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新闻资讯
>>
查看详情
热点资讯
综合要闻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执法效能
县镇新闻
新闻资讯
举报方式
来信请寄: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81599818
邮箱:
qgxncw@126.com
更多...
头条新闻
2024“中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启动
加快健全收益保障机制 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
刘国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因地制宜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
【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强农兴川
更多...
热点资讯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代表有话说
把乡村振兴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两会经济热点大家谈】乡村全面振兴,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
聚焦三农
国家最新扶持政策出台:农民收入即将翻倍?
三农学习谈:走好“两山”转化的文旅路径
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中药材种出致富新希望
甘肃礼县:养生态鸡 走致富路
唐仁健参加农业农村部人事司第一党小组专题组织生活会
新闻资讯
两会“近”镜头|春潮跃动希望的田野
来源: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日期:
2025-03-03 11:00:23
点击:
169
属于:
新闻资讯
两会“近”镜头|春潮跃动希望的田野
镜头回放:“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当习习春风吹绿沃野田畴,当熙熙春日洒向千万乡村,当融融春意拂上农民笑脸,今年的两会又将如约而至。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关切农村生态环境,心系农民共同富裕。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了动人的回响——
“粮仓”根基更牢,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钱袋”成色更足,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进一步缩小到2.34∶1;“幸福”底色更浓,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达到13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95%……仓廪丰实、新谷满囤,千村万落、和美怡然,徐徐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无边光景处处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当下,我国农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如何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关键跨越,光靠传统生产力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塑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农业农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瞧瞧大江南北的田野上,新质生产力的身影无处不在。
坐落在白山黑水间的北大荒七星农场,智能装备“唱主角”。无人驾驶机械插秧、地下各类传感器遍布、空中植保无人机飞行、“北斗导航+农业”广泛应用,智慧农机管理平台辐射50万亩无人化农机作业示范区,粮食归满仓,产好“中国粮”。
顺春风南下,位于黄海之滨的山东青岛凯盛浩丰(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里,串串番茄密如珠帘。温室配备物联网设备和AI管理系统,精准把控番茄的生长,采摘机器人采用3D视觉定位,打叶机器人降低植株损伤率至0.3%,AI路径规划系统帮助巡检机器人提高工作效率30%……农业生产不断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升。
农业是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行业。“肉、蛋、奶等食品产业不会消亡,但用什么方式生产很重要。传统产业必须走新质生产力的道路,必须创新变革,否则就会落后。”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近年来,新希望集团投入400多亿元助力传统牧业转型,用新质生产力武装传统农牧业,在“猪芯片”“鸭芯片”上做关键核心技术工程突破,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高效率,向科技要效益,向智能化要效益。
“农业新质生产力已经在改革创新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认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把提高资源要素产出效率、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升生产关系的适应性作为主攻方向。
希望的田野上,无边光景处处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我国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南美白对虾实现从无到有;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加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
2024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谈到生态环境的话题,总书记强调:“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
绿水青山,总书记始终牵挂。2003年6月,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浙江启航,它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造就了乡土大地上万千美丽村庄。但总书记在会上不忘提醒:“污染物的治理,老的问题仍然很多。就拿固废处理来说,有这样形容的,城里是往村里倒,村里是往路上倒。”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2019年以来,广西柳州市在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利用地势落差,对农村黑水、灰水两种污水治理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无害化、资源化、达标排放,有效保护了柳江的生态环境。
“去年,我们探索出了‘庭院式水肥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在村民房前屋后安装了智能处理设备,生活废水能够转化为水肥浇到菜地、果园里回用。”广西柳州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刘小萍说。
“从2012年开始,岷江村在全村推行垃圾分类,实行院落长负责制,并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方式,让村民都积极参与进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说。环境整治让岷江村吃到甜头,从“尾巴村”一跃而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庄生态环境好了,有很多社会资本来到村里谈合作,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陶勋花说。
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可如何让发展机遇吸引人,如何让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留住人?
“我们守住了绿,更得来了‘青’!”在“千万工程”发源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高兴地说,“余村2022年提出全球合伙人计划,目前有60多个项目落地,1200多个年轻人常住在余村就业生活,‘新乡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原乡人’。”现在村里有了小酒馆、咖啡馆,青年人带着村里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一起学英语。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过45%,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万千乡村换新颜。
春在千门万户中——“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2024年3月5日,同样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发言后,总书记说:“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首先就是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吴惠芳的话语底气十足,永联村从一个曾经地势低洼、十涝九灾的穷苦村,蜕变为如今千亩耕地、小桥流水、摩登大楼与钢铁工业共融共生的富裕村。去年工农业销售收入1631亿元,村经营性收入额3.56亿元。
春在千门万户中!“完善分配办法,我们把村企的效益公平转化为家家户户的收入。”吴惠芳说,村里企业发展起来后,通过明晰产权让村民持有25%股权,如今1.1万名社员,从村集体直接分配的总支出超过1.8亿元,人均1.7万元。
2月16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兰花大集如期举办,各色兰花吸引了众多人来打卡、购买。“去年,我们新上了兰花雅集项目,建设了40栋兰花智能温室,配套建有兰花组培研发试验室、国兰文化馆等,全国各地38家兰花大户在这里安家落户。”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
图片加载中…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带富共富!”王传喜兴奋地介绍,项目采取了“强村公司+行业协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联农带农模式,相较以前几万到十几万元的种菜年收入,兰花的高附加值使种兰户年增收5万至10万元。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到了产业增值收益。截至2024年,全国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建设农业产业强镇1709个,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300个,支持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20个。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瑞雪 侯雅洁
上一篇:我对两会有话说下一篇:山东新泰:玫瑰盛开春日忙
责任编辑:高原)
上一文章: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从全国两会看增进民生福祉
下一文章:
韩文秀:五个“必须统筹”是经济实践创新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农业机构
农业院校
新闻媒体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机关服务局
农业部
农村农业部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检察日报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华网
人民网
每日财经
电子商务论坛
雅虎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
中国制造网
南方都市报
中国新闻门户
天涯论坛
网易新闻
腾讯
好搜
百度搜索
凤凰网
中国财经新闻网
CCTV
搜狐
新浪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示范县镇
|
聚焦三农
|
法律法规
|
理论视野
|
视频中心
|
清风苑
|
中心介绍
电话:
010--81599818
邮件:
qgxncw@163.com
网址:
http://www.qgxnc.com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版权所有 2022-2027
京ICP备13010650号-1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