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阳光洒在丰收后的大地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的村民趁着好天气,晾晒起一盘盘辣椒、花生、玉米、大豆……这样的“晒秋”既是一种天然的生活方式,又是吸引游客的一番别致景象。
10月11日这天下午,村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总书记好!”得知总书记来了,村民聚到村口,聆听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殷殷嘱托。
“总书记来村里时,提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幸福和开心。”王村党支部书记俞志金告诉记者,这次总书记不仅看到了“晒秋”,更看到了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总书记问的都是生活里的细节,比如日子过得怎么样、子女收入如何。”村民俞叔仁说,与总书记交流就像邻里间唠家常,一点儿也没有距离感。
俞叔仁的儿子在安徽省合肥市做木门生意,俞叔仁平日都是一个人在家。早已不用种地的他,如今每月领着700多元养老金,脸上时常挂着笑容。家中的陈设谈不上多豪华,但经过儿子的一番设计、布置,门头和屋内的装饰显得沉稳、大气,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的整体风格,又融合了多元化的居住审美。
王村的地理位置很便捷,从高速出口下来拐个弯就到,旁边也是从县城去篁岭、江湾等热门景区的必经之路。但俞志金告诉记者,2018年以前,王村几乎没有游客来。守着婺源这么一个庞大的旅游宝库,却吸引不来人,王村党支部和村民觉得,要想发展,就必须从改造提升村庄环境入手,走乡村旅游这条路。
其实,王村是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的。石门自然村不仅位于入选了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地带,还是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物种——蓝冠噪鹛在全球仅存的栖息地。
湿地、鸟类、徽派建筑、“晒秋”民俗……一项项乡村振兴的元素在王村人的脑海中罗列。“应该把这些资源汇集起来。”俞志金说,他们当时做了一个决定,把村子的中心从老村委会的地址转移到石门自然村来。于是,经过对老旧农房的拆改、环境卫生的整治和旅游配套的建设,便诞生了今天“小而精又美”的石门村。
2022年,石门村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4000多元增长到2.65万元。
“总书记嘱托我们一定要把这么美丽的地方保护好,这让我们感到使命在肩。”俞志金谋划着怎样对村里进一步改造提升。年底将迎来两三个月的淡季,正是扬长补短的好时机。俞志金打算先鼓励更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和大家一起在总书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做好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