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面满目新
近年来,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授予淮安市卫生城、生态镇、绿色镇、平安镇、双拥镇、城镇经济三强镇,苏北发展五优乡镇、江苏省文明镇、生态镇,全国二十佳和谐小城镇、保增长、促就业和谐城镇等荣誉称号。
加强引导,全面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
在创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过程中,涟城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历届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以“发展工业经济,打造服务平台,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家园”为目标定位,严格遵循为民、务实、高效、清廉工作原则,突出招大引强,全力实施强镇、富民、安居“三项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环境优化、典型带动、区域联建、自主创新、严格考核”六项措施,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提高落实率,筑牢基础、创先争优,拼搏实干、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开创了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强化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实施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制度,设立重点项目专项工作指挥部,将领导分工与包片、包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工协作、团队作战,左右配合,上下联动,制定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奖励扶持办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与和谐创建等重点工作设立专项奖惩,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分工负责、分线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注重加强与外商的感情交流,帮助外商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创造适合企业生存发展,适宜客商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靠软硬环境的打造吸引人才和资金的不断聚集,通过落实首问负责制、实行“101%”服务,实施线索项目抓跟踪、跟踪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的紧逼机制,促使一批又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涟城。

三是搞好典型带动。按照“把握特色、突出重点、注重类型、整体推进”的原则,设立各类示范村、示范单位、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产业。所有分工领导、各片、村(居)都确定所要打造的亮点工作,搞好点面结合、实现整体提升。
四是实行区域联建。多居合并,成立东门、南门、军民三个村级党委和渠北、东城两个社区工委,开展强弱帮扶结对共建活动,引导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单位、企业和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居)结对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广泛动员民营企业、个体大户关注农村、支持社区,在全镇各项建设工作中建功立业、贡献力量。

五是注重社会管理创新。在各项工作中注意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积极探索新的推进和发展机制。遵循积极稳妥、稳定和谐的原则,以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关系、保障群众利益为重点,拓展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健全完善社情民意受理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六是严格考核奖惩。镇委、镇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方案,切实加强督促调度,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真正让工作扎实、业绩突出的各级干部和村(居)书记,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形象,确保顺利完成和超额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年度任务目标。
拼搏实干,创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显著

2020年,是涟城镇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决战年,该镇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全力招大引强。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58个,总投资6.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5个,到位资金3200万美元。
二是高点定位社区建设,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把握机遇,着眼长远,主动融入城市建设的战略全局,在原来建成的牌坊、二塘等高水准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又着力推进城东、谷嘴和秉同等新型社区建设。目前在建居民楼68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5000户。社区建设坚持绿地、广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与便民中心、卫生室、学校等服务设施一并规划,一次成型,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四化两处理”工程,新建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压缩站。安装路灯600余盏、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13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狠抓产业培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高效农业全面发展。投资100万元,完成“三百工程”千亩成片林建设;高效农业集约化推进。利用东昇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搞好浅水藕和城东、谷嘴、二塘等蔬菜基地的产品加工增值。
四是倾心民生实事,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财政全年扶持农村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5.5公里,建设景观大道600米。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100%,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了镇中心卫生院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镇所有村(居)普遍建有农家书屋,成功组织了“唱响红歌、舞动涟城”歌舞大赛活动;建成10个村级健身广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

强基固本,着力提升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扎实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深化“争先创优”活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了村(居)支部书记竞赛活动,每年评出“五强”村(居)书记,大力培育“双强”型基层党组织,健全激励保障和党内关爱帮扶体系,健全监督约束,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水平。推进民主制度的落实,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决策讨论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规范集体经济收支审批,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坚持村干部任期届满和离任时的审计制度;加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作为公开的重要内容,提高公信力,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五比五看”活动。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促进工作标准流程化、工作质量高标化、服务对象满意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创新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查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清正廉洁良好形象,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