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渠镇位于大邑县东南端,幅员面积18.94平方公里,经过村组体制改革后,全镇辖五村一社区,20个居民小组,7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8113人。2007年12月,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川企发[2007]37号)授予沙渠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2008年9月,成都市将沙渠镇纳入全市工业集中发展点统一管理;2009年5月,沙渠镇被成都市确定为市级重点镇;2011年9月,沙渠工业园区被评为“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前十强;2011年沙渠镇在全县20个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分及排位中位列全县第2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沙渠镇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村(社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镇农村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2011年完成三次产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工商各税收入4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4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50元,完成城镇建设总投资9957万元,新增主导产业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2012年预计财政税收达60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0520元,比上年增加1377元,净增15%。
一、立足产城一体,完成规划调整和修编
2009年5月,沙渠镇被确定为成都市34个重点镇之一,按照要求,编制了沙渠镇镇域总体规划、控规和沙渠镇工业点控规。通过两年多来的建设和发展,沙渠镇已经出现规划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的矛盾。因此,我镇及时聘请了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对规划修编进行了调整完善,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坚持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衔接”,特别注重工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一规划,力争用3-5年时间,把沙渠打造成为工贸型现代田园风情小镇。目前,城镇规划从1.08平方公里调整到2.8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从1.7平方公里调整到6.72平方公里。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深刻领会和把握“三个集中”的核心和基础是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这一精髓,按照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要求,充分利用传统工业基础和愈加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遵循规划和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发展工业,让工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撑。坚持围绕新型建材这一主导产业,坚持引进税源型新项目与扶持传统优势项目并重,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截止目前,入驻沙渠工业园区项目60家,其中:建成投产或试生产企业49家;在建项目11家。沙渠工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吸引外来企业投资,也催生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天强防水、飞翎化工、罗氏酱园等企业纷纷扩大规模,新上生产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以新型城镇化,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镇党委政府把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加强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日程。一是依托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和灾后重建拆院并院,我镇建设了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集镇由原来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08平方公里,人口由2300人发展到现在的11160人,城镇化率达到62%;正在建设一个占地209亩,可安置450户、1570人的统规自建小区。二是完成了集镇炒石路面铺设、自来水管网铺设、污水管铺设、雨水管铺设、天然气管网铺设、人行道彩砖、路沿石铺设、路灯安装和绿化,全面启动了场镇改造工作,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民的吸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完成农村道路硬化9.1公里;完成了文沙路的改造工作;完成了沙渠到韩场、沙渠到蔡场的道路硬化和安沙路的扩建改造工作。四是新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厂和一座3.5万千伏的变电站,正在建设一座110变电站。
四、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五个一致”的原则和“四到户”要求,圆满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时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村村有流转信息员,规范了流转行为,全镇已流转土地4500余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拆院并院工作。沙渠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个,项目区总面积12350亩,新增耕地面积583亩,建成龙湾、柳坪2个农民统建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226户585人,建成柳湾农民自建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96户365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议事会主体作用,各项建设方案都进行充分民主讨论和决策公示,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全力推进一、三产业快速互动发展。加快休闲渔业养殖项目建设(项目共计1542.52亩烂旧鱼塘,其中集体建设用地120亩,分四个标段建设,通过改变和提升沙渠镇的生态环境和商业业态,将形成集养殖、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加快华昌市场项目建设(占地28.6亩,投资1亿元)、商业广场项目(占地18.8亩,投资1.2亿元)、房地产项目(占地3.71亩,投资2000万元)、商业住宅项目(占地14.4亩,投资8000万元),把沙渠打造成为既有城市韵味又具特色的现代工贸型田园风情小镇。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氛围日渐浓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了一所占地60亩的标准化学校和一座标准化幼儿园,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素质教育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大力推进文体事业。新建了镇综合文化活动站,各村(社区)建立了文化站,成立了镇老年体育协会,各村(社区)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分会,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新建了沙渠镇公立卫生院,沙渠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社会保障成绩突出,城镇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实现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2010年我镇投入近4000万元资金用于失地农民社保补贴,购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数达2276人,彻底解决了沙渠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全面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六、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按照对照标准、查找差距、整改落实的总体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购买了三台城管执法车、一台洒水车、两台垃圾清运车;集镇聘请了67名保洁人员,农村聘请了91名保洁人员,配齐配强了城管队伍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化了城镇主要道路、城郊结合部、居民院落、背街小巷、农村林盘和集贸市场等重大区域专项治理,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同时加大了扬尘治理力度,加强了水环境治理力度,集镇形象和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2011年成功创建成都市环境优美乡镇、成都市“二星级”平安乡镇和成都市园林城镇,目前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社4个,今年沙渠镇将创建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
总之,沙渠镇将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为主要任务,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产城一体、产业互动、富民强镇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