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基础条件、不同的资源优势、不同的人文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照搬照抄,而是必须着眼实际,立足当地产业和资源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县城距上海223公里、杭州65公里,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61亿元,财政总收入29.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66亿元,城市人均收入27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96:1。安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县”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安吉以生态环境为发展之源,农业产业为发展之本,促进农业产业延伸发展、转型升级、跨二进三,推动县域经济在经济发达地区迈上新的台阶,为其他各项事业在更高层次上良性发展提供经济支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完善、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幸福的城乡发展格局,成功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难题,使安吉经济社会发展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城乡居民幸福安康。
一、安吉模式的基本内涵
安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以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耕文化为内涵,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内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选资选项发展绿色环保高效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城市乡村和谐相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该模式可以概括为:生态为本、农业为根,产业联动、三化同步,乡村美丽、农民幸福。
二、安吉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生态为本、农业为根,建设安吉美丽乡村。安吉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生态环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一是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坚持打造绿色品牌农业,着力将白茶和毛竹两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成安吉农业的知名品牌,实现了生态资源产业化、特色产业生态化和绿色农业品牌化。三是坚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使安吉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二)产业联动、三化同步,打造绿色产业链条。安吉始终坚持以农为本,内生发展,打造绿色产业链条,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筑了协调共进的县域经济体系。一是做精做好现代农业,筑牢县域经济基石。重点围绕毛竹和白茶两大特色产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休闲农业,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为县域关联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能力。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打造县域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引智,严格筛选工业项目,选择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排放少的关联工业项目落户安吉,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做优做美特色村镇,推进农村城镇化。强化县域规划协调,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上,统一布局中心城镇建设,使县域产业发展与中心城镇建设相互协调,培育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的中心城镇。通过实施上述措施,逐步构筑起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三)依托环境,融入文化,发展壮大休闲农业。安吉重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重视利用生态资源,鼓励农民维护好、经营好生态资源,不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是依托环境优势,壮大休闲农业。安吉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中国大竹海”两大休闲农业品牌为抓手,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产业,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加大文化融入,丰富休闲农业内涵。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民俗风情,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特色休闲农业板块。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形成乡镇“一版块一主题”,乡村“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格局。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走上了特色化经营、精品化发展的道路,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朝阳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创建品牌,树立形象,提升美丽乡村美誉度。安吉以美丽乡村品牌建设为抓手,实施从产品品牌到区域品牌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安吉的整体形象。一是依托特色农业产品,打造绿色农业品牌。二是依托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品牌。通过品牌建设,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且增强了安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安吉的区域品牌效应,为安吉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乡村美丽、农民幸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安吉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突出乡村规划建设,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建设。二是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形成全面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三是全面发展城乡文化事业。统筹推进农耕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镇村文化阵地,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效益。安吉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了乡村美丽、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社会和谐。
三、安吉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安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态立县、产业联动发展道路,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产业内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美丽乡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以农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实现内生发展,推动农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相协调
白茶和毛竹是安吉特色农业产业,安吉以白茶和毛竹产业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增加农产品绿色附加值。以创建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为抓手,扶持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实现农产品品牌价值。安吉白茶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两项殊荣的著名品牌,2012年品牌价值22.66亿元,入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成为典型的高效农业产业。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生态为本底、农业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联动,实现“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发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及关联工业、农村服务业尤其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安吉以农为本,联动发展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提高了农业和涉农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实现了农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15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35.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52元,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农业及其涉农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0%。绿色现代农业发展也促使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大幅提升。
(二)以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服务业与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
安吉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和“中国大竹海”两大县域品牌为抓手,着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将县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着力充实自然景区文化内涵,积极改善文化景区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二是全面打造县域乡村旅游大景区。目前,安吉187个村,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50个、重点村14个、特色村4个,实现了美丽乡村全覆盖;三是不断推进休闲农业多样化发展。四是加大休闲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农家乐,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另一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兴办休闲农业园区,同时,县政府加大投入,兴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骨干项目,带动和引导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四是加大休闲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安吉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金融、土地、税收等全方位优惠政策引导和投入。
安吉以农为本,联动发展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显著提升了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提高了农业和涉农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实现了农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15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35.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2元,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农业及其涉农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0%。绿色现代农业发展也促使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大幅提升。
(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改善城乡环境,推动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相统一
安吉依托生态环境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有效载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发展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一是不断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三是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安吉森林覆盖率71%,植被覆盖率75%,支流水质常年保持Ⅰ、Ⅱ类,干流水质在Ⅲ类以上,空气质量为一级,是土净、水净、气净的“三净”之地。安吉是首个“国家生态县”、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201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四)以增进农民幸福为宗旨,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农民与市民发展成果相共享
安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缩小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一是延伸窗口“结点”,拓展服务半径。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保障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户籍管理、村务公开、产业发展等多方面“一站式”服务。二是设立保障“专线”,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民生保障监察防范模式,使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的“事后维权”变为“事先预防”;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通帮扶专线,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是编织工作“网络”,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组织作用,形成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网络,组建文体、慈善、经济协会和行政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公共服务。四是打造服务“组团”,推进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合理划分农村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组建服务团队,实现管理服务农村全覆盖。
安吉通过构建涵盖点、线、面、团的服务网络,将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使农民生活得放心;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使农民生活得舒心;社会管理不断创新,使农民生活得安心。
(五)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安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一是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二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推进城乡养老一体化。四是完善城乡就业平台,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安吉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在城乡尤其是农村建成31个地域文化展示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成为全国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以六大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示范园区和重点项目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建或在建的文化创意项目30余个,这些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后将拉动1260亿元的产出;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全面完成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累计为农民免费体检53.2 万人次,减轻农民医疗开支 6000 余万元。安吉187个村有184个成为充分就业村,16个村成为充分就业示范村。城乡公交、劳动保障等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十一个全覆盖”。农耕文化的软实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形成的软环境,不断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硬功夫,促进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协调发展。
(六)以加强组织领导为核心,发挥组织作用,推动民主管理与农村发展相适应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安吉注重发挥各级党政机构的组织管理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共识。一是形成共识,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二是紧紧抓住基层基础这一根本,重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新区域化党建组织覆盖模式,建立健全“党员行为公示制”、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一审两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公示听证”三项制度,加强服务和创新社会管理。三是营造良好的干部发展环境,为基层干部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
安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敢为人先、坚韧不拔、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安吉精神。
四、安吉模式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安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农业与二三产业互促共进的发展道路,构建了“生态为本、农业为根,产业联动、三化同步,乡村美丽、农民幸福”的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安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给予我们许多深刻启示。
(一)突出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农为本、绿色发展是安吉模式最重要的经验。一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发展道路,以生态立县作为发展定位。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现代农业引领县域经济。三是以不断满足新型农民对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安吉的这一经验给予我们两点重要启示。第一、对于大多数县来说,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主要产业,农业与县域经济最直接,生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密切。农业发展好了,不仅可以直接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农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绿色家园、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走生态富民的道路奠定基础。第二,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上升,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他们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安吉的实践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建设漂亮的城市,更要建设美丽的乡村,以不断满足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预期,保证农民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保持农村应有的环境和风貌。
(二)坚守农业产业、坚持内生发展,是实现兴县富民的重要途径
始终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坚持内生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向现代农业迈进,是安吉的又一条重要经验。一是以农业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安吉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不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使特色资源逐步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以白茶产业为代表的安吉农业完成了从单一初级产品向系列衍生产品、从规模化向现代化的转变,成为兴县富民的重要产业。二是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安吉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建农产品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实现农业高效;适当选择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的工业项目予以发展。毛竹产业是安吉农业产业链最完善的一个产业,不仅充分有效开发利用了资源,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业附加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三是以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服务业。安吉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自然环境,拓展农业休闲功能,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和效益倍增。
安吉坚持以农为根,内生发展二三产业的经验启示我们,第一、农业和农业产业链同样能够兴县富民。对我国绝大多数县来说,都属于农业县,农业产业始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基础产业、主要产业。对发展县域经济而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推进产业化经营,是一条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途径。在筑牢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的前提下,拓展二三产业内生发展,要比单纯引进植入性工业的发展方式,更具有活力和可持续性,从而保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要努力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科技支撑能力,科技含量越大,产品质量就越高,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就越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现代农业对县域经济和县域财政的贡献率就越高。
(三)经营生态资源、追求生态效益,是加速农村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
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和倡导广大农民经营生态资源,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也是安吉发展模式的重要经验。一是树立积极的生态价值观,将资源存量转化为价值增量。二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奠定基础。三是出台系列引导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经营好生态资源。
安吉的这一经验启示我们,第一,要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去看待和经营农村生态环境。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是广大农民所拥有的共同资源和财富,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要保护好、建设好,还要推进生态环境的资源化、资产化,让农民实现从经营农产品到经营农业资源、农村环境的历史性转变,使生态资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第二,把农业农村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经营好,不仅使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驱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市场繁荣,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四)坚持统筹发展、加强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安吉在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高效途径。一是统筹城乡规划与建设投入。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三是统筹三化同步发展。
安吉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经验启示我们,第一,城乡统筹重在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规划,要始终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同步建设、重点投入;要扭转重城市、轻乡村的建设倾向,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双轮驱动、两翼并进。第二,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坚持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根本取向。“城乡统筹”重点在“乡”、难点在“统”,统筹的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现代农业作为发展方向,把广大农村作为建设重点,重视改善农民福祉,着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均等地享受发展成果,使农村发展得更好更快。
(五)注重协调发展、推动全面进步,是实现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根本要求
安吉始终把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社会来发展,注重在农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内生发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安吉农民的收入高出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倍以上;二是积极实施村务公开、基层民主选举等一系列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措施,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增加了农民在村务管理中的话语权,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三是构建了涵盖乡村文化资源、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产业的农村文化体系,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升了新型农民品质,使农民得到全面发展;四是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民基本社会保障,不断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基本要求在农村全覆盖;五是构建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经济高效的生态文明格局,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六是基层党组织健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党支部和党员充分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使安吉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出现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繁荣景象。
安吉模式的这一经验启示我们,经济是基础,当收入状况达到一定水平时,物质财富的多寡不再是决定人们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唯一因素,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的民主参与、丰富的精神生活、基本的社会保障等因素在幸福指数中的权重越来越大,人们对这些因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农村作为整体社会来发展,要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满足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只有这样,农村才能和谐稳定,农民才能幸福安康。
安吉坚持生态立县,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形成了“生态为本、农业为根,产业联动、三化同步,乡村美丽、农民幸福”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安吉模式的形成有其必然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安吉模式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成功典范,成为全国类似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学习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