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纪委工作人员在周末期间查看公车运行
“公车私用”是车轮腐败的一个重点,相比违规配备公车和私车加公油、维修中吃回扣等违纪行为而言更为突出和难以监管。针对这一难题,雷山县纪委借助手机“GPS”系统推行公务车辆定位,规范管理公务用车,刹住公车私用不正之风。
安装“GPS” 98辆公务车廉洁上路
2014年7月,该县对8个乡镇、37个部门98辆公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在县纪委监察局设立车辆监督中心,实时监控公务车辆运行轨迹,工作人员任意点击一辆安装“GPS”公务车的车辆牌号,该车处于什么位置、什么动态一目了然,历史轨迹、速度等信息可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随时可以查询。
“我们有一辆公车已经报废,现交国资办处理,请核销车辆监控手续”,县安监局副局长金伟向县党风政风监督室打来电话。该县建立违规追责制度,对纳入公务用车系统定位监管的单位不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故意损坏公车系统或系统损坏不及时联系更换的,对车辆所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公务成本一辆车年省近万元
每逢国家放假时间节点,县工商局、县动物疾病预防中心等单位将公车封存入库,并在车门填上封条。丹江镇有5名驾驶员,在下乡、出差办事回来后,把车辆钥匙统交回办公室统一保管。县民宗局驾驶员老李告诉笔者,以前过年过节都跟着领导转,没有时间陪家人团聚,现在有GPS这只“手”管住方向盘,耗油大大降低,我们也有时间陪着家人过节。
丹江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李秀文算出了一笔帐:该镇有5辆公车,每辆车每月GPS系统营运服务费90元,5辆车每年是5400元的服务费。虽然表面上多出了5400元的车辆管理费,但经测算,车辆维修费、燃油费开支从2014年的15.63万元减少到2015年的10.70万元,节约4.93万元,每辆车节约9800元的公车管理成本。
责任追究 6起违规行为被查处
“县科协主席罗朝春违规使用公车被党内警告,丹江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成违规使用公车办私事被行政警告……”,这是2015年3月31日晚8时该县电视台播出2起领导干部违规使用公务车辆的新闻通报。该县以开展铸廉行动为契机,在《雷山县电视台》设立正风肃纪曝光台,充分运用通报曝光这个“杀手锏”点名道姓通报违规违纪行为,使党员干部自觉引以为戒、筑牢防线,进一步营造“不敢”的氛围。
县土地综合执法大队有2辆公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在哪里巡查,系统显示一目了然。“如果用车超出工作范围,必须提前向纪工委报告备案,得到批准后视为公务用车,否则将受到处罚。”在春节期间,土地执法大队长李金明向第三纪工委提交车辆使用备案表后说。
2015年4月前,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对节假日用车、周末用车或用车超出工作区域82辆公车的单位进行核实,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提醒谈话3人。
清明、五一等多个节日“零”违规
2015年4月4至6日,正值清明放假期间,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雷林多带领县党风政风监督室、县交警大队放弃休息时间,采取公务车辆“GPS”系统定位、路上设卡等明察暗访的方式,到单位车辆停放区域、墓地集中路段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公务用车使用情况专项督查。通过督查,各乡镇、各单位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节日期间除值班备勤公务用车外,做到了公车封存、备案,全县未发现公车使用违规行为。
每逢时间节点,该县纪委把公务用车管理作为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的重要工作来抓,对公务用车的使用进行常态化监督,同时拓宽监督渠道,接受群众举报、媒体监督。一经查实公车使用存在违规行为的,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黔东南州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