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综合要闻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执法效能
县镇新闻
新闻资讯
示范县镇
示范县
示范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党内法规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
法规释义
涉农政策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地方宣传片
公益广告
地方名歌
清风苑
廉洁榜样
以案警示
教育基地
清风视点
理论纵横
清风广角
中心介绍
中心介绍
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综合要闻
>>
查看详情
热点资讯
综合要闻
热点关注
专题报道
执法效能
县镇新闻
新闻资讯
举报方式
来信请寄: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81599818
邮箱:
qgxncw@126.com
更多...
头条新闻
2024“中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启动
加快健全收益保障机制 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
刘国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因地制宜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短评·总书记的改革论|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
【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强农兴川
更多...
热点资讯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代表有话说
把乡村振兴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两会经济热点大家谈】乡村全面振兴,一个都不能少
更多...
聚焦三农
国家最新扶持政策出台:农民收入即将翻倍?
三农学习谈:走好“两山”转化的文旅路径
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中药材种出致富新希望
甘肃礼县:养生态鸡 走致富路
唐仁健参加农业农村部人事司第一党小组专题组织生活会
综合要闻
乡村振兴有“犇”头
来源: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日期:
2022-09-20 10:53:16
点击:
862
属于:
综合要闻
乡村振兴有“犇”头
2022年09月19日 15:30 来源:农民日报
俗话说:“一头牛,半个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描述早已成为过去时,但是在河南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牛再次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将发展肉牛奶牛产业作为树立大食物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围绕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实施十大行动,将河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肉牛奶牛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重整旗鼓 河南肉牛产业迎来了春天
河南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牛养殖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肉牛的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牛肉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牛存栏1044.7万头、出栏559.8万头,牛肉产量84万吨。
时过境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役用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上肉牛养殖投资大、繁育慢、饲养周期长,饲料、人工、租金等各项成本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愿意再养牛,河南肉牛存栏量开始逐年下降。
不过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白跃宇看来,河南有养牛的传统,而且在肉牛养殖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一是秸秆资源优势,全省年产可饲用秸秆6500万吨,秸秆变肉换奶潜力巨大;二是种质资源优势,河南拥有南阳牛、郏县红牛、夏南牛等地方品种,种牛冻精产能占全国1/3;三是屠宰加工优势,驻马店恒都、南阳科尔沁、周口邦杰年肉牛屠宰能力均在10万头以上,全省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四是地理位置优势,河南省气候适宜肉牛生长,周边2小时经济圈拥有4亿消费人群,市场前景广阔。
走进尉氏县永兴镇岭岗村世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只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牛舍里悠闲地甩着尾巴吃着草料。“合作社现在有400多头牛,还带动周边十几家农户从事肉牛养殖,规模都在30-50头。这些年,牛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目前一头成年牛能卖两万多元,大家对养牛充满了信心,经常有附近的村民来合作社咨询养牛的情况。”合作社负责人孙国涛说,“肉牛养殖已经成为我们这老百姓增收的‘加速器’。”
在合作社的一角,小山一样的小麦秸秆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孙国涛介绍:“合作社每年大概需要400-500吨的小麦秸秆,麦收时专门有人把打成捆的秸秆送过来,合作社以几百块钱一吨的价格收购。”除了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外,还有100多户脱贫户入股合作社,每年有20万元分红。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千方百计让农民参与到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各环节、全链条,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留给农民,优先帮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负责人说,“全省通过多重保障措施,把政策落到实处,让肉牛产业的收益惠及更多养牛户。”
在泌阳县,“25512”模式成为不少村民选择的产业振兴途径:夫妇两个人,5亩养殖用地,50头牛,投资100万元,年利润20万元。泌阳县贾楼乡邱庄村村民齐付庆从散养两头牛到规模化养殖200多头牛,从一台小铡草机到全套高大上的饲草加工机械设备,齐付庆通过养殖肉牛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他每年能给当地龙头企业——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供应二三百头牛。随着越来越多人通过养牛致富,泌阳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
在嵩县,当地通过探索“托牛所”模式,采取村集体领建、农户联建、龙头企业投建的办法,引导养殖户“退村入所”托管代养,实行“分户使用集中管理、分户饲养轮流值班、集中托管入股分红”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托牛所”、农户三方共赢。目前全县已建64个“托牛所”,入住养牛户1023户,实现年产值4500万元,集中养牛户户均增收6000元。
南阳通过推行“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的肉牛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构建集“饲、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牛产业三产融合。目前,全市年肉牛存栏80万头、出栏51万头,培育知名牛肉品牌5家,发展以牛肉制品为主的肉食屠宰企业20多家。其中,南阳雅民公司从2015年的50头肉牛养殖起步,经过7年培育,已达到2000头育肥和1000头繁育能力,年产值500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家养数头牛,乡村振兴不言愁。随着肉牛养殖在河南省域的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牛存栏400.3万头、出栏236万头,牛肉产量36.7万吨;在肉牛屠宰加工上,全省肉牛年屠宰能力达124万头,居全国前列。
千帆竞渡 河南奶业加速奔跑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奶罐子”的发展关乎民生。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乳制品总需求的奶源自给率为62.9%,保障乳制品的供给安全任重道远。
在济源市大峪镇槐姻村,占地1500余亩的现代生态牧场内饲养着9000余头奶牛。数十台移动式撒料车穿梭在牛舍间,成群结队的奶牛有序进入72位全进口转盘式挤奶机,新鲜的牛奶经过速冷设备进入奶仓,场区内一片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仅这一牧场日产鲜奶可达140余吨。
纵观河南全省,现代化、规模化的奶牛场犹如朵朵鲜花在中原大地上次第绽放:花花牛乳业集团在中牟、新蔡、平舆、鲁山、睢县等地建设自有奶源基地15个,存栏奶牛近5万多头;伊利西平优然牧场2.4万头存栏奶牛已近万头,光明滑县、君乐宝正阳、宝丰优然牧场等3个万头牧场均已达产;首农兰考第二牧场、花花牛蒙牛合作在兰考建设的两个万头牧场有望年底前投产……通过项目带动,全省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千头以上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占规模场比重分别达到66%、73%,比2020年分别提高12.1%、12.3%。
优质奶源基地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奶源不足的难题。河南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围绕奶业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产业三链同构、融合发展。
奶业振兴,苜蓿先行。作为“牧草之王”的苜蓿是奶牛的重要“口粮”。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围绕黄河滩区积极发展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的种植。2021年,黄河滩区苜蓿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已经跻身全国十大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行列。
在兰考县东坝头镇杨庄村,家住黄河南岸的雷欢胜有20多亩滩地。“种玉米、花生,忙活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2019年开始,雷欢胜把自家的地全部流转给田园牧歌公司种植苜蓿,租金一年两万元,自己在公司开夹包机,月工资五六千元。目前,兰考黄河滩区已发展苜蓿种植7万多亩,随着多个万头奶牛养殖场的投产使用,“滩内种好草,滩外养好牛”的美好画卷正在兰考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众多龙头乳企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则进一步助力河南奶业全链发展,加快推进河南奶业振兴。
焦作蒙牛工厂5G智慧生产线上,智能AGV实现跨区域、跨楼栋、跨楼层自动搬运,码垛智能机器人又好又快……蒙牛焦作工厂一厂、二厂生产线共计62条,日产能约3000吨,产品涵盖蒙牛常温、低温、冰品、学生奶,预计到2023年,一厂、二厂整体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君乐宝等国内知名大型乳品龙头企业先后在河南投资建厂,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加速战略布局;河南省品牌乳品企业也正努力做大做强,花花牛、三色鸽、三剑客、博农等企业快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
走进花花牛郑州二七区马寨工厂,多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产品经过灌装、密封、贴标、包装等工序后整齐摆放、“整装待发”,每天有300余吨鲜奶经过处理后进入千家万户。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本土乳品加工龙头企业,花花牛60多年来植根中原沃土,深耕低温奶市场,全力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认证,企业实力持续增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花花牛一方面尝试将产品渠道下沉到市县的各社区、学校及农村市场等,探索“最后一百米”冷链配送服务模式,为基层人民提供最新鲜的优质乳品;另一方面,以河南为中心辐射周边七省的大中原地区,并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桥头堡逐步布局全国市场。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随着《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全省范围内的落实,河南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从量到质不断提升,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以肉牛奶牛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为保障全国人民的“肉案子”“奶罐子”,河南将笃定前行。
(责任编辑:梁木)
上一文章:
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文章: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农业机构
农业院校
新闻媒体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机关服务局
农业部
农村农业部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检察日报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新闻网
中国纪检监察报
新华网
人民网
每日财经
电子商务论坛
雅虎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
中国制造网
南方都市报
中国新闻门户
天涯论坛
网易新闻
腾讯
好搜
百度搜索
凤凰网
中国财经新闻网
CCTV
搜狐
新浪
网站首页
|
热点资讯
|
示范县镇
|
聚焦三农
|
法律法规
|
理论视野
|
视频中心
|
清风苑
|
中心介绍
电话:
010--81599818
邮件:
qgxncw@163.com
网址:
http://www.qgxnc.com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
版权所有 2022-2027
京ICP备13010650号-1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