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化瑶族自治县“达吽小镇”被列入重点建设的“品牌价值高、主题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聚集拉动作用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之一。
一直被外界热捧为广西十大最美县域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正以超人的智慧、勇气和气魄,实施“美食驱动”战略,积极探索破解极度贫困大石山区产业发展难题,努力走出一条以“康”为主体、以“养”为特色、以“游”为纽带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大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是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重要路径,也是大化走差异化、融合化、特色化产业发展的新探索。”县委书记杨龙文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如今,一批围绕康养旅游的产业集群项目,正在大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大化发展大健康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餐桌折射大健康
一张圆桌,各类美食绕桌排开,白切鸡皮黄肉嫩,鱼羊汤鲜爽至极,玉米粥金黄透亮……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饭菜,经生态生产加工,荣列“壮瑶大席”等美食盛宴。
有人说,大化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领越来越大,以“美食驱动”战略为抓手,把康养旅游、养生文化、体育、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聚集起来,抢占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
旅游业多年不温不火,种养业不成规模,工业“零存零取”……面临发展困境,大化县委、县政府领导层集体研判后达成的共识,必须把现有资源聚集起来,走融合发展新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健康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极。
从美食入手!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一语中的。
底气来自哪里?大化地处南宁1小时经济圈内,位于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内,且享有世界瑶族文化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县等美誉。
为挖掘和发展当地美食文化,打造大健康美食品牌,大化县以“美食驱动”战略为支撑,将全县空间布局划分为城镇区、石山区、库区三个区域,统筹谋划“三区”生态特色产业,推出了康养餐饮、休闲养生、瑶医瑶药、康养旅游等独具大化特色的健康产业链、产业群,打响了“大山大水大化河鱼,千山万弄七百弄鸡”的旅游餐饮品牌,促进餐饮企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提质升级,带动康养旅游业快速发展。
美食战略的不断驱动,使大化名气不断攀升。在第七届广西地方民族特色美食大赛和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中,大化有11个菜品获得特金奖、10个菜品获金奖。2018年1月13日,大化“壮瑶大席”荣获“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名宴”称号,打响了“北有满汉全席,南有壮瑶大席”的美食品牌,激发了当地壮瑶民族挖掘和传承传统美食的热情,推出了系列康养名菜名宴和美食名品。
美食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该县作为“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的含金量。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大化白玉薯先后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瑶香里牌”大米、“九娘河牌”沃柑等成功通过富硒产品认证。截至目前,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26个,大化生态食材逐渐被广泛认可,康养美食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康养旅游的大化探索
在大化27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神奇的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秀美的红水河百里画廊、绮丽的库区水域天堂仙境、绝美的大化彩玉石、辉煌的水电工业风采和醉人的少数民族风情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好健康养生胜地?
2018年以来,大化县投入巨资先后建成大化红水河游客服务中心、奇石美食文化园、红水河水族馆、民族博物馆、生态水岸公园、两岸景观长廊、达吽小镇、古江大酒店、瑶乡国宾馆和碧水湾养生度假酒店等重大旅游设施项目,构建“城在景中、景中有城”的奇美大化,夯实了康养旅游发展基础。相关举措也激活了民间资本,培育出大批“民牌”康养“农家乐”,提升了大健康产业的体量。全县城乡饮食店从2015年的760家发展到目前的1318家,餐饮直接从业人员3187人,全年实现餐饮收入近3亿元;全县共有199家酒店(含旅社),直接从业人员约1500人,全年实现住宿收入约5亿元。
康养旅游,关键要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该县以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生态康养美食产业为龙头,以山水风光、民族文化为两翼,以建设中国生态康养美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据悉,该县已与深圳、北京、台湾等多家公司签订了约49亿元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奇美水城景区、大化瑶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化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生态水岸公园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县康养旅游项目实施步伐明显提速。目前,大化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四星级酒店2家、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通过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环境专家组验收;2019年10月,荣获广西“十大最美县域”称号。
赛事拉动大健康产业
康养旅游的成效凸显,让大化尝到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甜头。该县进而大胆规划了“大旅游、大健康、大赛事”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各类赛事拉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全国女子室内五人制足球联赛分站赛”“全国青少年公益徒步挑战赛”“全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大化红水河国际钓鱼大赛”……通过全国性赛事的传播效应,进一步打响“长寿门户·康养大化”的品牌。
旅游与赛事活动融合,催生了红水河生态游、奇美水城文化游、达吽小镇美食游、千山万弄研学游等旅游线路;美食大赛的“蝴蝶效应”,推动了特色农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入融合,美食名宴《壮瑶大席》进京推介,拉动了大化生态扶贫产品销售,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以“吃”为业,以食兴县,撬动大健康产业长足发展,大化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探索出破解极度贫困大石山区的产业发展难题的方法和路径。今年前三季度,该县财政收入69801万元,同比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975万元,同比增长7.0%;旅游总人数达214.81万人次,同比增长30.15%;旅游总消费29.78亿元,同比增长32.6%。(黄 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