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示范县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清风苑
中心介绍
网站首页
>>
示范县镇
>>
示范县
>>
查看详情
湖北省应城市
2022-10-05 11:27:09
“应城,养生之地,
应来之城”
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北接荆襄,南连汉江,因
“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
1986
年撤县建市,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全市人口
63.2
万人,国土面积
1103
平方公里,现辖
5
个街道、
10
个镇、
1
个良种场和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2020
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第
14
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第
64
位,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第
71
位。
应城历史悠久。
5000多年前,在应城发现的门板湾遗址的墙体及门窗,建筑技术和规模为新石器时期遗址所罕见;3000多年前,“蒲骚之战”发生,应城成为战国时期的古战场之一。应城因此有了“千年古县”的美誉。
应城人文风采。
在历史的长河中,应城吸引了众多文人前往,楚时,宋玉侨居崎山作《九辩》;唐时,李白踏游汤池作《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宋时,欧阳修守孝于蒲阳作《楼头》诗;明时,张居正至应城作《访李义河给谏宿古城寺妙高台》。历代文化名人,均在应城留下名诗佳作。
应城红色传承。
先后走出了中共早期工运领袖、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许白昊,
“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导弹司令杨业功,以及杨德清、喻林祥、张孝忠等共和国7位将军,汤池训练班及其抗日斗争得到李先念同志高度评价,被誉为湖北“小延安”。
应城
资源
独特
。
石膏、岩盐、温泉并称应城
“三宝”。
石膏储量达
13
亿吨,已有
400
多年的开采历史,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居全国之冠,一级品纤维石膏占全国储量的
82%
以上,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
拥有
全国唯一一家以膏盐为主题的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
;岩盐储量
280
亿吨,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汤池温泉为全省五大高温温泉之一,地热能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常年水温
70
℃以上,且富含钙、镁、钾等
20
多种
对人体保健有益的
矿物质。
应城是一个人文传奇汇聚的神奇之都,更是一处千年古泉滋养的魅力之城。
近年来,应城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应城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充分释放文旅农养融合产业发展的经济活力。
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连续三年获湖北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为湖北省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市,应城市先后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汤池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省首批旅游名镇名村、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全国温泉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
“2019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
全市现有
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景区1家(汤池温泉),3A级景区2家(楚珍园、矿山公园
--
爱漫文旅小镇),
2A级景区2家(烧香台寿宁禅寺、人民公园孔庙);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美植源休闲农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龙池山庄、五龙山庄);省级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1家(龙池山庄);高星级农家乐8家(其中龙池山庄为五星级,陶家湖、葛蓬岗、美植源、雅园、田园农庄、五龙山庄、香顺园为四星级),文旅产业带动作用日渐加强。2019年全市共接待359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2.1%。
汤池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
4家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及相关旅游产品。
温泉养生的魅力,
推出了应城的金招牌。应城温泉是国内产量最大、矿物质微量元素最多,有着
“亚洲第一泉”美誉的天然高温温泉,常年出水水温可达70多度。
景区人文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江南时,曾隐居汤池,留下“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佳句,“汤池”之名即来源于此。汤池温泉又称玉女泉,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与妻子由昆也曾在汤池休养,留下他们的爱情故事。
人文红色的魅力,
增添了应城的厚重感。许白昊革命业绩展示厅、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汤池训练班旧址、杨业功旧居、红旗人民公社旧址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的历史文物资料,讲解员讲述的红色故事,发挥了赓续红色血脉,永葆革命本色的宣传教育作用。
农旅乡村的魅力,
助力了应城的新发展。应城以八汤线
“一带三景十六春色”生态景观布局,打造农旅养融合示范带。建设了应城市市级,以及汤池镇和重点景区的两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设置旅游服务中心,构建了全域旅游集散网络,花海成片的楚珍园、膏盐文化的矿山公园、别具风情的爱漫小镇、林木青翠的龙池山庄、玫瑰斗艳的罗曼庄园等旅游景点,是享受山水田园乐的旅游康养胜地。全面的农旅乡村融合,确立了城市形象和提升了文旅品牌。
美食文化的魅力,
体现了应城的包容性。
本土湖乡菜系经过历史的沉淀,加之峒商船舶来往于汉水、长江之间带来的饮食文化融合与吸收,逐渐形成为地方餐饮特色。无论是早餐砂子馍、牛脚板,锅块、水汽包子、金刚脐等,还是
“全席大宴” “八大碗”,都表明应城的餐饮体系随着蒲阳文化包容性和进取性而发展。
应城的魅力,不仅止于此,应城物产丰富,文旅商品更是层出不穷。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一场文旅商品的饕餮盛宴。
工业主要代表产品有
:
云图控股
品种盐和
湖北妍妆
母婴
保健产品。
云图控股盐系列产品
原材料为应城优质岩盐,
通过
技术
创新,实现食用盐、软水盐、工业用盐、日化盐等盐类的全品覆盖,旗下六大系列品牌,囊括
5
00
多
个
品种
,
今天我们带来的精制盐、低钠盐、无碘盐
畅销全国。
湖北妍妆致力于母婴健康,打造了七大品牌,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和配方知识产权,
是
母婴皮肤护理领域
的领航者
。
非物质文化代表产品主要有:
应城膏雕、蒲阳漆器和黄滩酱油等。
应城
膏雕
,质地纯正细密,晶莹闪亮,手感滑腻冰凉,
是湖北著名
特产。
石膏
枕头是
古时
贡品,有
“高(膏)枕无忧”的美好寓意。
蒲阳漆器的代表
“
金漆木梅花
”
,融合了
中
国画的传统技法,构图意境深远,造型别致,千姿百态,堪称一绝,已有
110
多年的历史。
黄滩酱油,
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酿造方法写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教科书
,
是
传统酱油酿造的经典范例。
农副
代表
产品
主要有:
应城糯米、
春华豆皮、玫瑰精油。
应城是全国籼糯第一市,应城糯稻全国闻名。绍兴黄酒天下闻名,应城糯稻是它的优选原料。我们孝感的麻糖米酒原料也是应城糯稻。
春华豆皮
以
传统工艺
为
基础
,
用独到的火功、烙功、刀功、晾功
,
含
三个系列六个品种,以
“
皮薄、均匀、
色浓、耐煮味长
”的风味特色,成为大众喜爱的传统食品。
罗曼假日玫瑰庄园引进保加利亚玫瑰、法国千叶玫瑰等
8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近万亩,花开成海,花瓣炼油,精油畅销网络及海外。
“十四五”期间,
将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资源,
构建
“一核、一区、一轴”
(城区文旅集散核、西部膏泉康养聚集区、大富水产业联动轴)
文旅产业发展大格局,
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新的活力。
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应城。
一是打造城市文旅生态产业带。
充分运用城市资源,以蒲阳文化为灵魂,规划建设老县河
“大富水画廊”文旅生态产业带,
推进西河古渡、文峰公园、临江老街、城市客厅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文化创意产业、文旅商业街发展,不断增强文旅辐射引导。
二是
建设特色文旅产业集聚区。
充分挖掘蒲骚文化、灵泉文化、膏盐文化为内涵,以八汤旅游公路示范带,规划建设应城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区,
提升国家矿山公园爱漫文旅小镇、楚珍园、汤池温泉旅游
“金三角”文旅品牌,
形成
“
逛爱漫小镇
—
瞻红色念怀
—
赏楚珍花海
—
游龙池山庄
—
沐汤池温泉
—
品应城味道
”
打造西部膏泉康养旅游度假区,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是构建全域融合发展大格局。
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以乡村振兴为契机,
坚持红色文化引领,策划、包装一批吸引力强、可行性高的文旅项目,开发门板湾(陶家湖)遗址公园、老观湖湿地公园、伍山生态公园等项目,
推进杨河玫瑰小镇、临江口老街等具地方特色品质的乡村生态项目产品进一步
提升全域文旅发展水平。
推进文旅农养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文化旅游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提底气
强支撑
优环境
壮实力
乡村振兴
激活
“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新引擎
应城市
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
因
“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
得名,是千
年古县
;
石膏、岩盐、温泉并称应城
“三宝”
,
素以
“膏都盐海”驰名中外
。应城市辖
10个镇、5个街道、1个良种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减贫14270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去年位居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4位、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县市第71位、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第14位。
应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谋划、统筹贯通,乡村振兴提底气、强支撑、优环境、壮产业,加快推动了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提底气
——
压实
“三个责任”,拧紧落实链条
为推动乡村振兴成势见效,应城市压实党委主体责任、政府主导责任、群众参与责任,拧紧落实链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底气也充足了。
实行市
“四大家”领导挂点联系乡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制度,将全市156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持续优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发展、就业。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统筹中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涉农资金
6.4
亿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
400
余万元,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安排市级预算资金
2.17
亿元,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污水处理、乡村振兴
“以奖代补”等项目建设。以
“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项目
,
向市农发行申请融资
8.5
亿元,目前
正在加快对接。
四里棚街道办事处栗树村发挥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引导动员群众按照美丽乡村标准,自筹资金翻修破损房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见成效。应城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形成
“先干先得、谁干谁得”氛围,让群众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
强支撑
——
下足
“三大功夫”,完善功能镇区
应城市在强战略规划、强基础设施、强公共服务上下功夫,着力完善镇区功能,强力支撑乡村振兴。
11月12日,应城市汤池镇游客集散中心改造现场机声隆隆,趁着晴好天气,工人师傅们抢抓施工,忙着硬化道路、铺设人行地砖、栽种绿化树苗,一派繁忙建设景象。
今年,该镇累计筹资
3250万元,实施景润河文体广场、集镇道路及人行道提档升级改造、旅游景观大道提档升级改造、镇区绿化、镇区老旧废弃建筑物等5大重点项目拆除重建工程。
加快功能镇区建设,提质增效补齐发展短板。汤池镇巧打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2张“省牌”,围绕“两轴(温泉路、八汤线)、一心(综合服务中心)、多点(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景观风貌体系,以“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2022
年将
再
投资
1780
万元,持续建设
“
一镇一品
”
项目,进一步完善汤池集镇功能。
以《应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
年)》为统领,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经验,围绕城乡融合、以城带乡,制定《应城市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先后投入
300
万元完成
14
个乡镇功能镇区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编制,全部由专家评审、政府审批,让功能镇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今年,应城市获评全省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楚天杯”。
确定
2021
年政府性投资项目
76
个,计划投资
57.32
亿元,切实推动城乡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功能设施建设。围绕把乡镇建成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管有序、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建立
“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项目库,共立项
102
个,计划投资
3.45
亿元。
目前,已开工项目
33
个,投入资金
1.07
亿元,完成项目
27
个。其中,
4
个示范型乡镇投入资金
4950
万元,实施功能设施提升、环境面貌提升等工程,镇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乡镇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应城规划建设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
30
个、总投资
19.5
亿元。
优环境
——
聚焦
“三个治理”,建设和美乡村
应城市把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治理作为优化乡村振兴的治理路径,推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稳妥完成建制村合并改革工作任务,建制村减少
121个,治理效能得到提升。整体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全市应化解债务14578.33万元,已化解9205.22万元,化解进度达63.14%。71个村债务清零,其中负债10万元以下的41个村全部清零,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扫黑除恶常态化,社会环境长治久安。开展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执法力量和重心下沉基层。乡镇、村法律顾问和农村视频监控
“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
11月16日,走进杨岭镇祝墩村,路边果园飘香,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柏油路纵横交错,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已建设的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3个项目全部完工,今年新建的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正加快推进。总投资5.18亿元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美乡村建设和4.85亿元的杨河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等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对64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落实“村庄清洁日”活动,引导广大干群常态化开展“五清一改”。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在传承技艺、文化熏陶、带活产业等方面的作用。坚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移风易俗、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楷模、最美应城人评选等活动,实现全市
17个街道(镇、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壮实力
——
突出
“三个着力”,壮大实力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应城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做强农业品牌,产业发展
“三驾马车”拉动乡村振兴。
3月7日,应城市糯稻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举办中国·应城糯稻产业产供销深加工推介会,签约项目
9
个、签约资金
35
亿元。
推介会向外递上
“糯稻名片”,释放聚力打造优质糯稻之乡的强烈信号。不仅如此,该市制定《应城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重点发展优质糯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数字农业等农业全产业链,由市级领导任产业链“链长”。从今年起,连续五年列支
2000
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力争
2026
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
10
亿元,
5
亿元、
10
亿元的农业产业链分别达到
3
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280
亿元。
按照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应城市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该市现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7家、孝感市级48家。
“这里今后将建设4个现代化葡萄大棚,棚内将安装小气候监控设备,用数字化手段‘战胜’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时掌握棚内温度变化情况,为作物生产全程保驾护航。同时,浇水、施肥也能通过手机软件一键操作,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能全程监测作物生长情况。”11月17日,走进位于应城市三合镇的富邦数字农业产业示范园,听该产业园合作企业以色列soli公司外籍专家Alon的详细介绍。
“首先增强基层农户对数字农业的认知;培育提供优质种苗;然后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收购农户数字农业产品,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农业。”谈起推广数字农业四年行动计划前景,富邦公司海外销售经理徐群林显得信心十足。
今年,应城本土上市企业富邦科技,投资
5
亿元建设孝感首个数字智慧农业示范园,通过技术更新迭代,让富邦农业品牌打破区域、国界壁垒,让应城高科技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一个个应城本土企业跟随富邦发展步伐。
“应城汤池甲鱼”获第二届湖北省品牌培育创新大赛地理标志银奖,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
标志
”初审;黄滩酱油获第三届湖北地理标志创新大赛优秀奖,黄滩镇(黄滩酱油)获评
2021
—
2023
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应城
抢抓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契机,深化与武汉理工、华中农大等
9
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擦亮应城特色农产品
“金字招牌”,
实现从
“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变。
新时代、新期待。近日,在全市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战略目标——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乡村振兴纳入新一届政府七大战略部署。号角已吹响,乡村振兴激活冲刺“全国百强”新引擎。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京ICP备13010650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示范县镇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