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桓仁概况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部,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354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38万亩、耕地面积41万亩、水域面积39.8万亩,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全县总人口31.9万人,辖1个省级开发区、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103个行政村、21个社区。桓仁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县,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满族自治县。全县有满、汉、朝、蒙、回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5.7%,其中满族人口占53.17%。桓仁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生态好。拥有五个“辽宁之最”,即辽宁最高的山峰—佛顶山,海拔1367米;最大的水库—桓龙湖,面积100平方公里,库容34.6亿立方米;最好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最佳的空气质量—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5000个;最高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8.4%。
二是资源富。富在山水资源。在“八山”上,全县55.9万亩林下参,年产2吨货,产值15亿元;71万亩红松林,年产3000万斤红松籽,产值6亿元;林蛙年产量6000万只,产值7亿元。在“一水”上,全县拥有水资源总量54.6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利用率达94%,大伙房输水和辽西北调水两大工程每年从桓仁调水40亿立方米。
三是产业特。绿色能源、绿色有机食品、现代制药和特色旅游成为桓仁特色产业。目前,全县以葡萄为主的酿酒原料基地达到6万亩,建有世界最大的冰葡萄种植基地和冰酒生产企业;拥有发电企业32个,总装机达54万千瓦;共有制药及经营类企业157家,地产药材经纪人2300多名;全县风景区总面积610平方公里,占本溪市旅游资源总量的55%。
四是潜力大。“两高一铁”竣工通车,辽西北供水、田桓铁路、大雅河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本桓集高速公路、五女山通航机场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将成为推动桓仁发展的持久动力。
五是发展快。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狠抓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县以“昂首十二五、建设桓仁市”为奋斗目标,狠抓“打造世界冰酒之都、建设中国休闲度假城、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强县”三项核心工作,突出“不断扩张经济总量、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对外影响力、提高百姓幸福指数”五项重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2013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1.3亿元,同比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0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15%;引进省外资金实现5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26%。
二、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3.4亿元,同比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79.9亿元,增长20.9%;社会商品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3.5%。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呈现以下六个亮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2013年,农业增加值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完成26.1亿元。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以葡萄为主的酿酒原料种植基地发展到6万亩,其中冰葡萄种植面积3.5万亩。以林下参、干坚果经济林、山野菜、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到282.5万亩,产值17亿元以上;食用菌发展到1900万袋;标准化畜牧小区发展到330个,商品蛙年产量达到6000万只,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到5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0个。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41万亩;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7个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桓仁成为“中国山参之乡”和辽宁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农业基础设施项目481个,新增灌溉面积3.1 万亩。
二是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预计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9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8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6.5%和16.6%;预计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 75个,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0.6亿元,比2012年增长17%。工业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发展、培育、壮大葡萄酒和包装印刷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工业产业迈上了集群化发展轨道。葡萄酒产业初步实现集群化,建设了张裕红酒灌装生产线、王朝五女山冰酒庄、维格那葡萄酒庄、威兰德酒庄、国家冰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酒庄项目50个,到今年年底,葡萄酒及健康食品产业投产项目要达到30个。包装印刷产业形成初步规模,建设了沈煤龙盟新型环保材料、山东昌裕包装印刷、辽宁石岛高档玻璃、沈煤集团微细粉体等12个产业项目,其中5个项目建成投产。到今年年底,包装印刷产业集群总产值将达到20亿元。
三是第三产业更加繁荣,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2013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4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6。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施了五女山、桓龙湖、大雅河、望天洞景区改扩建,建设龙翔岛水上花园度假区、枫林谷风景区、如意岛国际休闲度假会议中心、辽东台湾养生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开展了大川温泉、滑雪场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达到2万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发展到120个;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行业收入90亿元,预计2013年旅游行业收入42亿元。其他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开工建设盛汇星级酒店和汇丰家居商城,东北参茸城、桓仁物流园、交通物流中心等项目推进迅速,桓仁现代服务业发展即将取得重大突破。开工建设了长江大街“十里金街”、天健凤凰城综合体、辽宁英杰汽车4S店等项目,并全力开展凯跃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桓仁流通服务业迈上新台阶。完成中国银行、盛京银行、金达小额贷款公司、金源小额贷款公司引进成立工作;扩建了鹏翔超市,新建了八千平购物中心;改造乡镇连锁农家店,使全县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更加完善。
四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结硕果。十二五以来全县引进招商项目190 个,域外资金到位467亿元,利用外资19384万美元。出口创汇大幅增长。完成出口创汇2983万美元;外派劳务6328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美元。项目建设力度空前。累计实施经济社会重点项目4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5亿元。
五是县域财政金融实力明显增强。2013年,预计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25%,满足了全县刚性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金融工作取得好成绩。预计存款余额实现109.8亿元,贷款余额实现42.16亿元;新增贷款6.4亿元。
六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加,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加强。预计到2013年年末全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达到230个,注册资金9.5亿元,带动农户2.5万户,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我县先后获得省、市重点社和示范社34家,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502万元。北甸子冰葡萄、老黑山大榛子、振兴食用菌、七星牧业、华昕米业等一批形成规模的合作社,已成为特色鲜明、合作协调、服务到位、文明优秀的示范品牌社,带动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发展农产品基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产业带。今年我县老黑山村又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全县社会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十二五以来我县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取得环境建设的巨大优化,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对外影响显著提升,为实现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我县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两高一铁”顺利实施,桓永高速、丹通高速、通灌铁路客货全线通车,圆了全县人民的百年梦想;三年来公路建设继续扎实推进,完成路基改造158公里、路面工程196公里,建成环湖公路52公里;新建和修建火车站大桥、参茸场大桥和浑江大桥等6座桥梁,八道弯、骆驼岭、葡萄架岭3座隧道;农村路网更加完善,全县村组道路达到691公里。两大园区建设全面铺开。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葡萄酒产业园收储土地3700亩,建设商贸服务区25万平方米,实现了“七通一平”;包装印刷产业园收储土地4000亩,建设了主干道路、人工河治理、供热站等基础设施,已入住开工建设企业12家。电力、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政务信息交换系统开通率、县乡村三级农网开通率、互联网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
二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房地产开发实现突破。建设了天泰花园、荣丰花园、龙启豪苑、汇景华苑、天健凤凰城综合体、城建名都、天泰嘉园等25个住宅小区,开发总面积预计达到34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完成了章樾公园、望江亭公园、唐聚五广场、城市景观墙等城市公园、广场和景观建设;新建和改造了长江大街、黄河大街、淮河街、珠江街等重要街路,西江大桥、浑江大桥、火车站大桥等6座大桥顺利开通,以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浑江城市防洪工程、西江城区供水管网、城市管道燃气、站前广场等基础设施;实施了永安河河治理、摸黑路改造、街路绿化、小区绿化、楼体亮化等城市“四化”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环境和卫生状况明显改观;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实施住宅小区绿化改造、民族路两侧建筑外墙粉饰等重点工程,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力推进华来镇、古城镇、二棚甸子镇、普乐堡镇新市镇试点工作,完成新区建设10万平方米。
三是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三年中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完成造林绿化16.9万亩、退耕还林2.5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建成节柴改灶3500铺、太阳能保温房2000户、14万平方米、秸秆气化站3处、安装秸秆颗粒采暖炉3000台、“一池三改”4604户;完成河道、山体、矿山等生态治理762亩。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完成了90个村环境综合治理,桓仁镇等6个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乡镇,大南沟等25个村成为国家和省级生态村。
(三)全县城乡社会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十二五以来,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一是文教卫生长足进步。文化建设成果斐然。举办了三届国际冰酒节、“两高一铁”通车庆典、中蒙拳击对抗赛和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评选确定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县树、县花和县标;完成了五女山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民族文化中心;版画、木雕、铁艺、草编、松花石等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群众文艺创作氛围浓厚,桓仁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成了西城中学、党校教学楼、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一中塑胶操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科学的用人机制和评估激励机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全面改善教育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成果显著;在全省44个县(市)中率先引进大学,成功与大连工业大学联合成立葡萄酒学院,并且和辽宁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联合成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了县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以及4所乡镇卫生院、85所村级卫生室;实现了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县医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体育活动广场到38个,群众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举办了全国赛艇锦标赛、东三省太极拳邀请赛、中蒙拳击对抗赛等126次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开展68次各级各类群众展示活动,体育发展水平得到新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筹措资金850万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7项。广电事业全面发展,桓仁电视转播台重新开播并恢复了朝鲜语广播;城镇和农村数字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49%。统计工作扎实开展,完成了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一套表”改革。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强化,社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共建稳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大幅提升。新闻宣传、民族宗教、武装兵役、档案、外事侨务、地方史志、残联、妇儿、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金融保险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三是社会环境安全稳定。信访稳控成绩突出。重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圆满完成重点时期维稳任务。安全工作全面加强。进一步强化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成功抵御了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得到有效维护。深入开展平安县创建活动,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减少,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
(四)民生条件实现全面改善
十二五以来我县加快建设民生工程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扶贫开发,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县政府整合资金重点实施扶贫建房、移民开发、安全饮水、休闲健身、教育卫生、城乡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民生工程50项,极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全县参加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1万人、4.6万人、1.99万人、2.4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4万人和3542人,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4万人和13.7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到549人。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加强,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筹集资金5441.5万元,完成贫困户建房和危房改造655户,成立扶贫互助社82个,扶持贫困农户7626户。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到100%,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就业形势全面好转。完成城镇实名制就业38355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达到2.98%;完成普惠制培训13637人次,输出劳务13580人次,安排公益性岗位12550人次。
(五)打造百姓满意政府,实现政通人和
十二五以来我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单位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廉洁自律,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依法治县,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严格规范权力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切实提高政府效能,加强作风建设,落实督办考核制度;时刻坚持廉洁从政,强化源头防腐治腐,全面推进清廉政府建设。通过不断努力,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亲和力切实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上下齐心,获得了多项殊荣,先后被评定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以及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科技进步示范县,并荣获了辽宁省最佳人居环境奖。
三、新农村建设成绩取得的措施和经验
第一,准确定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桓仁县委、县政府在上级领导和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建设桓仁市的总体目标,确立了建设世界冰酒之都、中国休闲度假城、中国生态经济强县和建设葡萄酒、包装印刷两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定位,明确方向、群策群力、持之以恒,实现了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第二,团结实干是保证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县大力弘扬“自信、自力、自强”的桓仁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咬定目标不放松,开拓创新求实效,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全县大局稳定等一系列重大胜利,形成了全社会团结实干、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第三,项目建设是促进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招商方式,加大争取力度,成功引进和争取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取得了通过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辉煌成就,开创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局面。
第四,优化环境是提升竞争实力的有力保障。我县不断增加投入,打造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环境、亮丽的城市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完备的要素环境,桓仁备受社会各界青睐,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第五,统筹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县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乡镇特色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机制;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和民生福祉,呈现出城市乡村统筹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