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宝清县
2016-07-06 09:15:20
宝清县连续两届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连续7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位居前列,宝清县新农村建设成绩及经验在中央七套和黑龙江卫视节目连续播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代表全市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受到一致好评。
强动力 促公益 重实效
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宝清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南缘,完达山脉北麓。行政区域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43万亩;辖区内有3个国营农场和国家森工局所属8个林场,县属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222个自然屯,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和湿地保护核心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和生态大县,素有“天府之县、湿地之乡、煤电之都、北国粮仓”的美誉。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030元 ,创历史新高。
几年来,宝清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按照“全党总动员,全民齐动手,社会共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全县新农村建设确立了2个省级重点示范村、21个省级试点村、5个市级试点村、30个县级重点村。2008和2010年度,宝清县连续两届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连续7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位居前列,宝清县新农村建设成绩及经验在中央七套和黑龙江卫视节目连续播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代表全市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受到一致好评。
一、依托优势,集思广益定思路
几年来,以县委书记朱海涛为组长的宝清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戮力同心,攻坚克难,集思广益,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农业大县、劳务大县、生态大县、产粮大县等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强势,科学谋划崛起战略,制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抢抓机遇跨越赶超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关键,跃进全省十强县,建设和谐新宝清”的发展思路。按照总体发展思路,着力打造“125”工程,即实现“一个目标”: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全市当排头,全省争上游工作目标;做强“两篇文章”:做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两篇大文章;突出“五个重点”:在生产发展上突出农业产业化、工业信息化、发展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在生活宽裕上突出农民人均收入较快增加,农民生活质量较大变化,农民致富能力较强提高;在村容整洁上突出绿化美化和净化,彻底告别脏乱差;在乡风文明上突出树立新风尚,打造新靓点,培育新农民,实现新飞跃;在管理民主上突出广大农民发挥主体,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思路决定出路,措施成就收获,经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和共同努力,2011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宝清县被评定2个五星级村,6个四星级村,38个三星级村,全县新农村建设步入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快车道。
二、深入调研,科学布局重规划
几年来,宝清县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抓”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全县中心村做好村屯发展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局全县统一规划制定出30年中心村发展规划。真正做到建设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相继制订出台了《宝清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宝清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宝清县村镇建设工作方案》和《宝清县中心(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使全县所有村屯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同时,按照“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依据各村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等要素,科学编制了村屯规划,特别是邀请国内威望较高的规划设计院专家对七星泡镇、青原镇、七星河乡等乡镇和村屯进行了大手笔、大视野的规划设计。全县各乡镇和村屯都在按照既定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共参战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几年来,宝清县始终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干部服务、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注重在政策舆论引导、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宝清县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视、横幅标语、互联网络、开专栏、设专题、搞专访等舆论工具和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弘扬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农民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投入到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中。并在不搞摊派的前提下,引导鼓励农民自愿进行投工投劳,倡导农民自愿捐资和自助建设,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谋发展,绝不举债搞建设”。几年来,全县先后投入义务人工18.4万人次和义务车工3.5万台次,举全县之力打了一场场漂亮的新农村建设全民攻坚战。
四、多元投入,以城带乡聚合力
宝清县在坚持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投资主体的基础上,想千方设百计调动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形成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新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实物补助”等形式,对积极性高的村屯优先补助、多给补助。几年来,全县制定出台了《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扶持政策》,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给予补贴,共计3042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前有引力、后有推力”。截止2012年10月末,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1.4亿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2.2亿元,县级财政投入8.0亿元,村级集体自筹1.3亿元,农民自筹资金9.9亿元。仅2012年全县投入建设资金6亿元,其中“时代新城”建设投资5.6亿元,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4亿元,同年在8个行政村新建休闲广场3.5万平方米;在12个行政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00盏,在乡镇所在地村新上路灯150盏;在公路沿线和重点村安装栅栏1.17万延长米。另外,全县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部门优势,进行部门包保帮扶指导。要求全县各部门和中省直各单位包保村屯,一包三年,对所包保村屯给予工作指导和政策倾斜。省市县各包保部门帮建资金达202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多措并举,全面建设促公益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宝清县始终把解决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公益事业,重点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几年来,通过强力推进和多措并举,“路、水、房、室”等农村基础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教、医、能、保”等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解决民生问题步伐加快。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实施第一批、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很好地实施了“四项工程”。一是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几年来,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共65条869公里,全县行政村通村路硬化率达100%;二是实施了农村饮水工程。全县新安装自来水105个村3.6万户,入户率达80%;三是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完成泥草房改造17180户,占全县泥草房总数的70%;四是实施公益事业提档升级工程。完成74个农村休闲广场、74处农民健身工程、119个农村书屋、145个村级活动室建设和修缮,完成32所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
六、内外一致,精诚团结齐攻坚
宝清县县乡村各级领导班子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恪尽职守,按照先洁后美、先清后改的要求,扎实开展“五清四化三改”和“宝清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系列城乡环境治理活动,确保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现新飞跃。几年来,全县共清理垃圾2.1万立方米、粪便1.7万立方米、柴草垛1.4万处,路障1.2万处、边沟86万延长米;建垃圾填埋点150处;栽植绿化树6400万株1.8万亩,栽种花草4300亩;安装村屯美化栅栏4.4万延长米;铺装硬质排水边沟13.2万延长米和村内巷道砂石路840公里;完成改厕2.2万座,改圈1.1万座,改灶1.1万个。特别是在绿化方面,坚持开展“节日不放假、全民搞绿化”活动。强力推进了“四条生态走廊”建设和“三条生态河流”保护工程,切实加强了“绿色通道”的绿化工作。同时,宝清县还特别注意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民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新产业和现代农业。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举办各类培训班2200期,培训农民37万人次,转移劳动力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超5亿元。在全县十个乡镇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每个乡镇都确定了一个“整村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示范点,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真正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外有形象、内有功能”。
七、突出重点,重拳出击创精品
按照市委提出“农业抓示范”的工作要求,宝清县确定了尖山子乡北岗村、七星河乡七星河村两个市级样板村,打造七星泡小城镇,建设“时代新城”,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朱海涛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级样板村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组,确定了把北岗村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村”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把七星河村打造成为“国家级文明示范村”和“龙江东部生态旅游名村”的目标。目前,北岗村在已经建成农机场库棚、幼儿园、村委会办公楼、超市、现代农业展览馆、别墅新区等基础上,重点加强北岗村环境整治、村屯绿化、硬质边沟铺装、栅栏安装和中心广场等21项工程建设,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完成北岗村周边4个村屯的撤并工作,通过走大型农机耕作、土地集约经营之路,把北岗村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村,2011年,北岗村被确定为五星级村;七星河村已完成了村屯绿化、硬质边沟铺装、集贸市场、文化中心、路灯和栅栏安装等15项工程建设,使七星河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通过建设甜菜生产示范区、旅游配套服务区,把七星河村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田园风光秀美的国家级文明示范村和龙江东部生态旅游名村。宝清镇红新村是2012年确定的五星级村,仅2012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共有六个:一是危房改造,2012年完成110户,总投资100万元。二是环境整治,2012年修建边沟8000延长米,总投资80万元。三是党爱公寓,200平方米,总投资23.4万元,现已交付使用,共入住4户。四是安装栅栏,2012年修建8000延长米,总投资80万元。五是环保厕所,现已完成安装450个,总投资54万元。六是安装太阳能路灯46盏,投资32万元。
七星泡镇是我省首批启动的48个省级试点镇,我市首批唯一试点镇。2011和2012两年间,共实施项目10个,总投资10200.8万元。
一是投资5500万元,完成“富盛家园”二期工程;二是投资2000万元,完成“洪城砖业”进料生产线建设;三是投资600万元,完成“一丁酒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投资598万元,完成惠民休闲广场工程;五是投资592万元,完成红峰道路拆迁和土地收储工作;六是投资500万元,完成园区道路建设;七是投资152.2万元,完成七星泡镇加油站至西出口道南、道北人行道硬化、美化工程;八是投资151.6万元,完成七星泡镇七星大街南北两侧人行道硬化、美化工程;九是投资97.1万元,完成七星泡镇七星大街东入口人行道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十是投资9.9万元,完成红峰葡萄园门前硬化工程。
2011年,宝清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在宝清镇建设村西原砖厂处建设“时代新城”。 宝清县“时代新城”由宝清县林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户型以50至90平方米为主。项目分两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于2011年8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配建廉租住房380套,目前28栋多层和5栋高层建筑已全面竣工,农民计划于2012年10月末即可入住;二期工程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预计2013年6月份开工建设。时代新城小区内规划建设农民会所、超市、社区办、医疗服务站、幼儿园、娱乐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目前,一期建设的2703套住宅中已预定出2400套,多层均价为2200元/平方米、高层为2600元/平方米,均低于市场价格600元左右。
八、点面结合,强村弱村同发展
宝清县始终把新农村试点建设与全面推广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在保持示范试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力度不减、势头不降、劲头不松的同时,积极筹集必要的资金向示范试点以外的村屯进行投资建设。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努力做到各乡镇都有亮点、每村屯均有特点,打造一批全市占一流、全省当先进的示范典型,并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上水平。迄今为止,全县已打造了25个以北岗、七星河、红新、红日、金山、梨南、灯塔、红山、东明为代表的“省级样板村”,培育了45个以徐马、新民、永泉、三道林子、东兴为代表的“市级典型村”,扶持了30个以青龙山、方胜、民主、胜利为代表的“县级重点村”。真正形成了“样板村”旗帜飘扬,“典型村”亮点更靓,“重点村”乘势而上的大好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强力推进实施“1630”工程,即把宝清镇、夹信子镇、万金山乡、小城子镇合并,集中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兴工业城和环境优美的“山水生态园林城”;把七星泡镇、青原镇、龙头镇、尖山子乡、朝阳乡和七星河乡6个乡镇打造成为各具特色、产业鲜明、风格各异的小城镇;对145个行政村进行科学布局、逐步撤并、合理组合,重点打造30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
“山高绝顶我为峰,携手建设新宝清”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和新农村建设全体同仁决心高举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乘十八大强劲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两改两建”、“三项”重点工作总体要求,以宝清县15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步伐,豪情满怀地带领全县43万人民,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康庄大道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