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示范县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清风苑
中心介绍
网站首页
>>
示范县镇
>>
示范县
>>
查看详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
2023-12-01 13:39:25
绿水青山出
“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宜居示范县---昭平县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县域面积
3273
平方公里,人口约
45
万,境内
“
山清水秀生态美,镇古茶香人长寿
”
,拥有清新空气、清澈桂江、千年古镇、早春香茗、百岁寿星,被誉为
“
遗落在珠江上游的香格里拉
”
。森林覆盖率达到
87
.
6%
,位居全国前列,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
98
.
4%
,是
目前全县每
10
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占比超出联合国标准两倍,最长寿老人达
118
岁。近年来,昭平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凝心聚力发展绿色经济,在广西最早出台县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走出一条具有昭平特色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绿色发展道路,把昭平打造成一个绿水青山生态宜居宝地。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筑牢生态屏障,绿色崛起的生态优势越发凸显
.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定期研究环保方面问题。
二是建立政策考核体系。
出台《生态环境整治办法》《广西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三是标本兼治强化治理。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决打好
“
蓝天、碧水、净土
”
攻坚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始终排名全国、全区前列。
全县污水处理覆盖率达
29.6%
%
,境内桂江水质常年保持着
Ⅱ类水质,国家级七冲自然保护区含氧量离子监测最高达72000个/C
m
³,
常年保持在
46000个/C
m
³
,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四是健全社会参与体系。
通过举办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时刻把生态保护放在挂在心上,在工作中筑牢生态底线。通过开展系列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生态宜居示范县建设深入人心。
二、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实现绿水青山的
“
颜值
”
向金山银山的
“
价值
”
转变
昭平立足县内优质生态资源,围绕
“
打造旅游百亿元支柱产业
”
的发展目标,编制《昭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从财税、用地、企业扶持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扶持办法,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紧密围绕
“
一片叶子
”“
一瓶水
”
以及
“
一座古镇
”“
一条桂江
”
做文章,重点抓好茶叶、饮用水、文旅康养三大百亿元产业,将
“
金不换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胜地打下坚实经济基
础。
一是发展茶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绿色银行。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昭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昭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推动茶叶龙头企业上规入统,茶叶精深加工,出台脱贫户发展茶产业奖补政策,通过建基地、改良种、普农技、促管理等举措引导广大脱贫群众发展茶叶种植。截至
2023
年
9
月,全县茶园总面积
25
.
5
万亩,达到人均半亩茶,干茶产量
1
.
72
万吨,产值
19
.
15
亿元。
茶产业覆盖全县
10
个乡镇
113
个行政村,全链条从业人员超过
10
万人,
农业人口
年
人均茶叶单项收入
4500
元以上,
帮助
8000
多户脱贫户实现增收,
2
.
5
万脱贫人口受益。昭平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品牌价值
40
.
69
亿元,并成功销往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
二是将生态水变成富民泉。
共引进
5
家饮用水企业,成功创建
7
个饮用水品牌,建成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化瓶装水生产线
13
条,年生产设计产能可达
160
万吨,吸收周边群众入企务工,解决县内一批人在
“
家门口
”
就业问题。建立反哺机制,每年支持企业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
2
万至
10
万元,用于村里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辐射带动
1
万余群众致富增收。
三是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依托
“
梦境黄姚
·
长寿贺州
”
品牌以及国家
5A
级景区黄姚古镇景区、
2022
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
“
一乡一景
”“
一村一色
”
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断壮大以黄姚古镇北莱古村、樟木林镇绿叶家园等为主的
“
民宿
”
及
“
研学
”
旅游,以南山茶海
“
茶文化之旅
”
,以广西省工委旧址黄姚纪念馆配套
“
桂江中山号
”
的红色研学旅游等产品,出台《昭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扶助政策及补助奖励办法》吸引更多的旅行社与游客
,拓宽客源市场,全县文化康养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旅游年接待游客达
708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82.69亿元
,
2
万多群众吃上旅游饭。昭平县入选
“
美丽中国
·康养旅游名县
”
和
“
美丽中国
·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
”
,
“
昭平探茶香寻古镇之旅
”
入选
2023
年第二期
“
乡村四时好风光
”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昭平县茶香之旅
2
日游
”
入选
2023
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三、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和美宜居的乡村振兴成效持续展现
一是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
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大政治责任,落实
“
五级书记
”
抓乡村振兴要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同志把主要精力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带头深入村屯一线调研走访脱贫户、监测户。落实县处级领导联系乡镇、村,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包片、其他班子成员包村,村
“
两委
”
干部和包村工作组分片包屯,各村屯小组长为网格员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凝心聚力抓好巩固衔接工作。落实
145
个帮扶联系单位对全县
152
个有帮扶任务的行政村进行全覆盖帮扶,实行
“
帮扶工作日
”
等机制,帮扶责任人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抓牢监测和帮扶
“
两个环节
”
,做到应纳尽纳,抓住产业和就业
“
两个关键
”
,强化帮扶政策落实,着力做到
“
三个稳定
”
,即稳政策、稳投入、稳就业,确保应帮尽帮,严把退出关口,规范退出标准和程序,及时做好风险消除认定,目前
风险消除率
62.26
%
。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低收入群体,落实防贫保险机制,实现
“
保险
+
防贫
”
边缘户全覆盖,为困难群众撑起防致贫返贫
“
保护伞
”
。
二是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2023年投入衔接资
金
3.6亿元
用于实施产业、村屯道路、便民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农村饮水设施、农田水利项目等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探索
“
三自一补
”
(即群众自筹、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和财政奖补)模式,按照群众自筹
30%
,政府补贴
70%
的比例,调动群众集资捐资、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参与乡村建设,对房屋外立面、坡屋顶等进行改造,建设基础配套设施,
并在村庄中设立村民理事会,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积极创新
“
一核三联五治
”
基层治理乡村治理新模式,即
“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强
“
组织联动
”
的队伍,搭建
“
协商联动
”
的平台,创新
“
服务联动
”
的路子,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
”
,成功打造黄姚镇北莱
“
八无
”
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在全县形成了可推广的
“
北莱经验
”
,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在城中社区(昭平镇易地搬迁安置点)成立广西首个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暨阿宝调解工作室,
探索
“1340”
调解工作法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即动真情办实事的
“
一个宗旨
”
,借助具有昭平特色的方言文化、民俗文化、谚语文化
“
三种文化
”
,秉持细心、耐心、公心、责任心
“
四心
”
实行零节假日制度,开展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造了昭平基层治理工作靓丽名片。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京ICP备13010650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示范县镇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