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热点资讯
示范县镇
聚焦三农
法律法规
理论视野
视频中心
清风苑
中心介绍
网站首页
>>
示范县镇
>>
示范县
>>
查看详情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
2023-12-18 12:47:05
以乡村旅游为歌
谱写纳溪乡村振兴交响曲
纳溪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旅游的重要意见,大力发展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享受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基本情况
纳溪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长江之滨、永宁河畔,是
“中国酒城”泸州三大核心城区之一,全区幅员面积1150平方公里,辖10个镇、3个街道。纳溪历史悠久,古称云溪,因三国诸葛武侯平定云南,“蛮夷纳贡而出此溪”得名,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建县,1996年撤县设区。纳溪交通便捷,321国道、隆纳高速、宜泸渝高速、隆黄铁路等纵贯全境,濒临28.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紧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是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重要交通节点。纳溪底蕴厚重,境内出土的国家级文物——汉代麒麟温酒器,被誉为泸州酒文化代表;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石刻“二月茶”留存至今;朱德讨袁护国战争著名的棉花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建有全国唯一以护国战争为主题的护国纪念馆、百年护国战壕遗址;由著名音乐人小虫作词曲、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纳溪形象歌曲《那溪那山》唱响全国,是“四川省民歌基地”。纳溪资源富集,耕地保有量59.9万亩,基本农田保持48.7万亩,林地面积9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境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长江一级支流永宁河穿境而过,拥有凤凰湖、黄龙湖两座中型水库。茶、竹、酒、旅游产业基础较好,是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四川省旅游强区。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融会
“绿色旅游”与“优势优先”理念,打造都市田园高地,构筑文旅发展基底。
一是写意特早茶乡,打造
“二月”茶香品鉴目的地。
借助
“全球同纬度茶叶采摘最早” “中国特早茶之乡”优势,通过整合资源、茶旅融合、延长产业链,发展“纳溪特早茶”茶叶基地31.5万亩、省级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精准实施茶园公园化、景区化建设,构建产业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度假休闲、亲子研学五大“茶旅”产品体系,建成一批星级特早茶庄园群落、中国特早茶城、茶旅研学体验基地;梅岭茶叶公园旅游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全区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77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摩洛哥、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年出口茶叶200万斤以上,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 “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
二是传承手工佳酿,打造
“四季”风味酿造体验地。
坚持以非遗酿制技艺为核心,以世界白酒酒庄群落发源地、中华老字号护国陈醋为支撑,拓展文旅产业全域链,培育了
“白酒醇香” “果酒微醺” “啤酒飘香” “陈醋品味”四大主题旅游路线。创新打造集新型工业、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中国酒镇·酒庄”,成功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龙洄酒庄提供酿造工艺、原酒勾调、美酒品鉴等沉浸式体验服务,被命名为中国白酒001号酒庄。中国白酒展示中心、顺成和等特色酒庄赢得各国酒庄庄主点赞。护国陈醋基地涵盖博物馆、非遗传习所、文化体验区等,入选四川非遗体验之旅主题点位;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川南特色文旅项目,纳入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生态创新示范园建设,联袂打造“国窖之旅”。
三是蓄势江河湖瀑,打造
“十里”清凉欢乐休闲地。
顺长江、永宁河、倒流河沿岸,深挖两岸河道农耕、山林田园、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成欢乐派海滩公园、中国
·酒街、黄龙湖漂流等8个亲水休闲体验项目,川南农耕文化园、奥莱文旅城、天仙硐美丽谷等12个续建、新建项目有序推进。以“美式乡村”风格为主题的欢乐派海滩公园,成为全国一流全景仿真海滩水上主题公园、西南地区最大水公园。常态化开展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酒音乐季、欢乐派情歌大会战、沙滩露营音乐节等活动,引爆西南水上游乐市场。依托黄龙湖、凤凰湖两大人工湖,建成龙湖水香田园综合体、万亩红豆杉种植基地、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平桥河乡村旅游带等项目,打造集亲水休闲游乐、运动骑游健身、土韵乡情文化展示、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清凉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是探寻丹霞竹海,打造
“百步”曲径通幽康养地。
充分发挥丹霞断崖地貌和方山层迭、竹海连天等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丹霞竹林风景线、世界级民宿集群、云溪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境内最美国道
546线全线贯通,建成安富—上马、大旺竹海两条第一批省级翠竹长廊;国际竹藤中心合作园区——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实现开园,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集竹产业孵化展销、技艺体验、设计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旺竹海康养旅游度假区建成半山茶舍、竹种园研学基地、竹甲虫乐园等精品项目,荣获全省首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称号。拥有世界独有的“活之酿”竹酒博物馆,纳溪竹雕等竹工艺品远销欧美、深受好评。
(一)融会
“大众旅游”与“流量长红”理念,推动人气效益双丰收,提升文旅品牌实力。
一是借机造势增强文旅曝光度。
依托
“四川省茶叶开采活动周” “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助力品牌打造,采取“平面+立体、线上+线下”等形式,向全国观众推介纳溪的风土人情和特色非遗产品,展示乡村民俗、地方文艺、农特产品。参加2023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采访宣传活动,近30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走进纳溪。举办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推介活动,情景式演绎茶旅文化,改变以往“输出式”推介为“感悟式”推介,打造省级区域性茶旅产业合作交流平台。
二是借智谋事提升文旅宣传效应。
聚焦乡村振兴主题,邀请新华网、四川日报等国省级媒体记者到纳溪开展采风活动,多层次多角度解读纳溪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富民成效,发布相关稿件
2000余条;组织文旅网络大V走进纳溪,体验纳溪乡村文旅项目,在头条、百家号、微博以及驴妈妈、携程上发布动态文章1600篇,阅读量突破1亿次。调动本土摄影家、作家等协会力量,为文旅宣传提供美图、美文资源。邀请以“川香秋月”为代表的新农人、中国好人等担任助力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纳溪文旅工作出谋划策,为乡村美食、美景等代言,制作播出宣传推广视频750个,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应。
三是借台唱戏提高品牌影响力。
积极与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平台合作,提高主流媒体平台正能量发声率;与中国旅游报、四川旅游杂志等行业平台合作,增加旅游行业关注率;与百度等流量平台合作,推动纳溪文旅社会引流率。开设百度话题
“一起来说纳溪那些事”,点击阅读量达1.6亿次;创新制作文旅网络短剧《云溪谣》,推出护国战争博物馆、花田酒地、大旺竹海等14个关键词,城市名片线上频道推流曝光量达5000万次。邀请“农村四哥” “明二哥”等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大V担任“文旅推介官”,充分运用短视频形式,向全网推介纳溪之美。
(三)融会
“文明旅游”与“服务至上”理念,深耕体系建设,提档文旅星级标准。
一是构建文明旅游价值体系。
深化文旅政务服务改革,推动网上、线下办公一体化,梳理优化
82项服务事项清单;以旅为媒,壮大专业化服务队伍,组建企业招引服务队、工作便民服务队、乡村旅游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优质高效服务工作。通过网络平台、讲解员、志愿者等多渠道进行文明提示,重点加强对散客、自驾游客等安全文明引导。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要求与评价》等标准实施,加强监督,相关部门利用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惩治不文明行为,把个人道德自觉和制度刚性约束结合起来,引导游客文明出游。花田酒地旅游景区、护国运动文化园区等获评市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二是构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实行网格化管理,村两委干部全面统筹整合,全面升级基层治理能力,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急分队、突发事件惩处机制,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应急处理能力。以
A级景区复核整改为契机,加大对各旅游场所主要出入口可视范围及内部等重要节点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景区旅游厕所无障碍坡道、扶手等人性化设施,配置无障碍厕位、设置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并保持正常使用,满足母婴、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需求。规范景区交通标识、宣传广告、安全警示等标识标牌系统,围绕重点片区和游客密集地,设立文化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全覆盖,形成完善的旅游交通指示系统。
三是构建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支持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等新业态。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特色园区
6个,入选2022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创成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13个村落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纳溪竹雕等10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动“护国陈醋传统酿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培育星级饭店5家,星级以上农家乐(乡村度假酒店)51家,特色餐馆100余家,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知名度。
三、乡村旅游案例
(一)护国镇梅岭村:青山叠翠色,二月茶飘香。
梅岭村地处四川优势产业发展带中的
“
川南早茶
”
核心规划区,幅员面积
46.02
平方公里
。
梅岭
茶历史悠久
,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
“纳溪梅岭产茶”的记载
,
北宋大文豪黄庭坚写下《煎茶赋》,留下
“二月茶”石刻。
梅岭村茶产业
资源丰富,
茶叶种植
率达
68
%
,
相对集中连片茶园
6
万亩,全村投产茶园面积
80%,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入列西南地区茶行业“第一方阵”。
图为二月茶石刻
梅岭村
立足自身独特的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历史底蕴,
以茶为媒、以旅为用,
着力
推进
茶旅休闲融合发展
,
走出一条集茶园光、农事体验、茶文化学习等茶旅融合新路子
。
2020
年,梅岭茶叶公园旅游线路在首届国际茶日活动中被评为
“春季踏春到茶乡—全国茶乡精品旅游线路”
。
2022
年,梅岭茶叶公园旅游线路入选“春季踏青到茶园”全国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2023
年,梅岭村茶山在第
12
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入选“四川十大最美茶乡”;梅岭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图为梅岭茶山采茶
图为游客游览梅岭茶山
近年来,梅岭村整合交通、农业、文旅游等综合项目,打造了村史博物馆、茶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环线游步道、生态停车场、农家乐、乡村住宿等设施,有序推进产业路、旅游路建设。策划了茶主题卡通人偶、书签、明信片、竹茶具等茶旅文创商品。在
茶山搭建
“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
,
在
“凤岭茶庄”研学点配置了培训课程体系,包括炒茶、煎茶、茶道、奶茶制作等。全村现已建成精品农家乐20余家、标准化体验园1个,乡村民宿3个,推出的茶旅融合研学旅游环线备受游客青睐,全年接待游客30万余人,年经营收入达1.6亿元,其中全年夜间接待游客6万人次,夜间经营收入达3000万元。
图为梅岭研学旅行学生留影
图为梅岭休闲采摘体验点
龙湖水香:山有红豆接田园,农家袅袅绕炊烟。
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位于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面朝泸州市最大的淡水湖
—黄龙湖,背靠万亩红豆杉珍稀植物园。园区按“两园四区、一带一路”布局,占地面积约1万亩,是集民宿旅游、休闲采摘、生态餐饮、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聚集区。
成功举办
2022
年四川省“走进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暨龙湖水香首届桃花节
和
2023
年
四川省
“走进美丽乡村”文旅活动暨泸州市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之龙湖水香第二届桃花节活动、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名刊名家泸州
纳溪
行
(龙湖水香采风)、四川省第三届
“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列展示等
大型引流活动。
展现
了
文化底蕴、风土人情、乡村振兴
及
乡村
旅游发展
成果。
荣获四川省天府科技云科普惠民共享基地、泸州市第一批
“醉美泸州
·
文旅消费新场景
”、
省级
“万企兴万村”示范单位
等省市殊荣。
图为龙湖水香休闲娱乐区域
龙湖水香注重旅游新业态的引入,重点发展满足游客各种需求的赏花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不同形式乡村业态。园区内打造
2千余亩桃李产业园,实现四季;设置飞机餐厅、观光快艇、爱情天梯、喊泉、网红秋千、卡丁车、小火车等众多体验项目;新改建别具一格的乡村民宿;提供商务场地。倾力打造‘微旅游’和‘深度游’市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
图为龙湖水香研学旅行现场
龙湖水香
坚持
“产村相融、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园区建设、旅游带动、产业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等
方式,让荒山坡变成公园乐园、泥泞小路变成景观大道、
村民
外出务工变成就近就业
,
实现
“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
。在龙湖水香农康旅产业园辐射带动下,上马镇年接待游客
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
图为龙湖水香桃李园
(三)大旺竹海:行云流水处,诗意竹海间。
大旺竹海风景区位于
纳溪区
白节镇
竹海
村、来龙村、赵坪村
,
平均海拔
500—800米,
面积达
10万余亩。
G546贯穿
景区
,至泸州市区仅需
30分钟。拥有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楠竹林,
森林覆盖率达到
95%。竹海境内
溪流纵横、
山峦叠嶂
,
有
“春绿、夏凉、秋波、冬雪”四季美景,
辖区内负氧离子高达
3万个/每立方厘米,空气环境具有极好的康复疗养功效
。
2016年9月24日,吉林长白山举行的 “2016森林休闲与健康高峰论坛”上,大旺竹海荣获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川内唯一的“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奖牌。
图为大旺竹海群山
大旺竹海
千峰万岭,峰峰是竹,岭岭皆绿;上万株素有
“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树形成一条神秘的桫椤沟;还有“
好汉坡
”、“天舟渡”、“活观音”、“狮子头”、“堆金棚”等众多的奇、特、古、险景点,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气候宜人,
比城区气温低
5-7度,
林海之间打造了露营基地
-七彩小木屋、登山步道,供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半山茶舍、栖云雅舍,既可邀友品茶,亦可组建家庭小聚会,赏云海、观竹制品展示等。
是避暑休闲游览之胜地,
吸引周边市区游客纷至沓来
。
图为半山茶社
图为露营基地
大旺竹海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良好生态环境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周边游、周末游、生态游,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以品纳溪香茗,吃特色全竹宴、白节早豆花,体验独特的林下农家生活。
全国新农村建设网
京ICP备13010650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局1号楼
技术支持:
金硕软件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示范县镇
投诉举报